@深圳宁南山:
不同的年龄段想法确实不一样
最近在群里讨论,三四十岁的人为主吧,都是211,985毕业的,
分布在不同的公司,主要话题除了房子,股票之外,就是工作问题,因为年龄35+,40+是现实问题,也让人多少感到焦虑,毕竟在民营企业工作,合同期一般就是3-5年一签,
在考虑长期以后怎么办。
因为老龄化,肯定是要延迟退休的,60岁退休就别想了,保底65岁,也就是从40岁到65岁还有25年的职业生涯。所以得找到一个能干到65岁的工作。
有的人在找工作跳槽,不时有人在群里问某家公司怎么样,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只是薪资了,而更多是稳定性和工作强度,
其中工作稳定性是核心因素,只要有持续干下去直到65岁退休的可能性,在深圳薪资有个三四十万一年也可以接受了,这对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名校毕业生来说并不高。
可能是因为35岁是个坎,过了三十二三岁之后,身边开始往国企和研究所跳槽的人就变多了,很多人也可以接受薪资低一些。
大学同学里面,毕业之后去航天,电子,军工类央企的同学,刚毕业的几年是怨气最大的时候,很羡慕去互联网,外企(没错那时候外企很吊),华为之类的同学,刚毕业的时候想要的都是高薪,稳定性毫无吸引力,毕竟人年轻,而且还有租房,买房等现实问题要解决。
不过现在工作十几年了,逐渐混成了小领导,中层领导和高级工程师,薪资逐渐涨上去了,心态就逐渐变化了,满意度在越来越高,毕竟工作相对稳定,虽然有的国企和研究所也搞淘汰制,也是996,尤其是项目攻关紧张的时候,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民企和谐很多,至少我没有哪个同学还在想着向外跳槽到民企,因为央企,研究所的后期优势在逐渐显示出来了。
简单的说,一个叫公司,一个叫单位,这两者还是有区别。
年龄越大,就越能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会问 你这个工作稳不稳定 的问题。
当然就我个人还是觉得,应该使用“总收益计算”来决定选择哪条路径。
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
某国企可以稳定干40年直到退休,但薪资不高;
而某民营企业薪资高,但是干15年就会因为年龄被干掉,但如果总收益算下来比前者干40年高不少,那我还是会选后者,因为钱提前到手了,再配合买房增值,在财富上是高不少的。
不过对于35-40岁的人来说,这种算法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民营企业继续干,很可能再干个三五年就被干掉了,
显然除非这三五年薪资特别高,否则一般都不如在国企能继续干二三十年直到退休和谐。
毕竟工作对于人的意义不只是钱,还意味着成就感,生活的新鲜感和社交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9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