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又丑
看到小米也来造车的消息。不禁很疑惑,电动车的门槛真的那么高吗?
特斯拉就不说了,奔驰,宝马,宝时捷,大众…… 都造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这些一线品牌之外,国内的一汽,比亚迪,五陵,北汽,力帆。各品牌也造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
目前,彻底把自己牌子搞砸了的是北汽,利用当地的保护,在出租车市场大量推行,但是它的运气不好,所处地是北京…… 冬天零下 20~30 度的低温,把自己的短板彻底暴露,出租车司机们深受其苦,宁可开老旧的燃油车,也不愿意开北汽的电动车。北汽只恨自己在北京,如果是在没有冬天的深圳,广州,多好呀。
对北汽电动车最大的报怨,不是内饰,也不是有没有智能驾驶,而是老掉牙的 —— 电池续航。尤其是在冬天,完全让人无法忍受。
目前,最受市场认可的电动汽车还是特斯拉,虽然,各种投诉和争议不断。但是,消费者不是傻子,四年前的特斯拉汽车,充满电依然能跑几百公里,冬天即使严寒天气,也能续航 200km 以上。这才是它最牛的地方。
电动汽车只要采用一线厂商电池,解决好续航问题。就行了,当然,价格也就起来了。
总的来说,感觉这玩意儿门槛并不是特别高呀,只要能造车的基本上都能造电动汽车。
如果,电动车的门槛很低的话,只造电动车的新势力凭什么享受那么高的估值?
dreamzqw
我来说一下吧,目前在某地产造车担任小小工程师,以前是在汽车零部件厂,毕业工作已经十多年了。
1、汽车零部件定制化程度高(不同厂商的零件完全不兼容),且零部件数量多,一台车通常由几千个零件组装而成。各零件必须严密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2、因零部件定制化程度高,因此开发周期长,测试周期长,开发成本高。
3、汽车作为高速交通工具,关系到人身安全,需要达到较高的功能安全等级,如刹车助力失效后,刹车功能不能丢失,转向也是。这种功能安全要求高的零部件技术掌握在博世等少数国外企业手中(需大量的经验数据及长时间的测试才能做出来)。
4、电动汽车一般有动力,底盘,电器,智能网联,车身,内饰,外饰,造型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发,对管理的要求极高,任何一个部门出现异常或延迟,都会影响车辆的量产。
5、一辆车的全部零部件不可能全部由车厂自研,对外大量的采购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还有腐败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参考拜腾。就是腐败问题没有处理好,管理没到位。
6、生产几台样车容易,但是要达到量产并且还要成本低,符合大众的胃口。难度就比生产样车要高几个数量级。
7、产线投入高,像蔚来,小鹏,起初都是找代工生产的。
8、投资周期长,投入大,研发投入简直是无底洞,研发人员数量大,工资高。短时间看不到产出。
9、竞争激烈。
心之浪迹
门槛有,但是别想的太夸张了,就拿燃油车来说,桑塔纳那个时候上汽老总说的多夸张,要二十年之后才能开发新车型,才能降价,结果呢,吉利,奇瑞,力帆一个个都把车做起来了。
汽车这东西说到底就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开局是需要很大资金投入的,生产线需要上规模才能降低成本,万一车不被接受那昂贵的生产线一个个都要打水漂,所以门槛自然是很高的,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的。特斯拉股价的暴涨也是因为上海生产线的启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而不是特斯拉突然在技术上有了进步。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门槛真的那么高,特斯拉也是从无到有做起来的,也不应该比丰田大众这些老牌车企强。
电动汽车的门槛和基础还比国产燃油车好得太多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还是很大,任何一家都有机会,比如五菱宏光,在他推出 mini 之前谁能想到他的电动汽车能拿下销量冠军。
所以大家都在拼,资本也是多方投注,要是再拼几年,大家的地位都定了,那就是该退潮的退潮,该倒闭的倒闭了。
哲少 66
是一个看着貌似很低,可一上手却无比的高。传统车企转型一大半从零做起,想引进却是昂贵无比的配套。这就是为啥出现一堆跨行业造车的。汽车已变得越来越像一部手机。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和价格的不断下降,5 年一换已是趋势。技术更是落后一年,甩之千里。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chshch
作为行业从业人员和电动汽车车主,我觉得电动汽车真不是泡沫,真是个确定性的趋势。开过电车的车主,基本不愿意回去开油车了,体验比油车好太多了。
电车适合城市通勤,家有车位能安装充电桩的场景。那它和油车比跑高速,没太大意义。
像贾跃亭那样造几辆样车,难度很小。但大规模量产,真是很多坑,难度真的很高!
另外,现在大家对电动汽车的定位,不单单是个电车那么简单了,而是智能化的电子产品。这一块是传统车企的短板,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所以才有苹果、小米这些企业跃跃欲试。
行业从业者要赚钱,感觉比投资买双低转债都还难!!!
sm1314
造出来其实很简单的,但是要做到便宜、可靠、耐用,是非常难的
最难的,是市场还接受你造的车,接受你推出的品牌。这是个系统工程,所以不容易。
魔豆
如果我们从汽油车零部件的进口国,变成电动车的电池,电机和整车的出口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弯道超车?我们打造电动车全产业链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方向!
mrwangting
反正,我绝对不相信,10 年后,全世界市值第二大的车企会是比亚迪,第三大的车企是蔚来。
脚踏实地
会不会等国内零部件供应链成熟后,造车就如造手机一样,主要就是设计好给代工就行了。
小镇
这东西是可以弯道超车的。
比如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只有日本能做,德国都不行,可是 MP3,韩国就超车了,苹果也超车了。
单反也是的,自动对焦的镜头,别的国家做不了胶片的单反,但是现在采用三镜头,华为也可以拍月亮了。
10 速的变速箱,别说长城,连大众也做不好,所以就指望电动车超车了。
来学习
好的电动车会有门槛,一切优秀的东西都有门槛,电动车也确实有前途,但现在估值太高了,有上世纪互联网泡沫的影子,上世纪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很多股价跌的就剩零头,当然后来优秀者又起来了,你即使选对了标的,中间吓死人的调整也会让你万念俱灰。
浩瀚红鹰
为什么一开始大家拼命投钱,赔钱也要搞,是因为很多专利你搞出来,后面的人要么就用更麻烦的方案,要么就得花钱买你的方案。
汽油车时代传统车企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后面的人没法越过这个门槛。
现在正好反过来,经过巨额的投资,造车新势力搞了很多专利出来,已经遥遥领先,传统车企不得去找他们合作。
问题是这样一来,传统车企已经投入巨资搞的厂房设备、错综复杂的供应链怎么办?结果就是传统车企失去了优势。
bba 推出的电动车,全部惨败。因为和新势力比,要啥没啥,价格贵还不好用,没有任何吸引力。bba 都这样,就别说别的传统车企了。所以,对电动车企来讲,现在面对的是一片蓝海,而且是空旷发展空间巨大的蓝海,只要 10%-20% 的汽油车转成电动车,这些企业就可以大吃一顿。
门槛低,发展空间大,自然吸引资本,小米、苹果都想进去分一杯羹也很正常。
Chengxi
核心在系统和电池,一个华为和苹果,一个是宁德时代和松下。其他就是组装,和手机差不多,主要是汽车高消费,而且可以作为平台绑定很多其他产品,比如说小米驾驶系统高配小米手机,一辆车把你捆绑,最后培养消费情怀,米粉,果粉,特斯拉粉。人一旦形成感情,赔钱的事情自己还帮人家数钱。举个例子,果粉只要出新苹果手机就要换,不然就浑身不舒服。
mrwangting
个人感觉,电动车的难度,相对于汽油车,是直线下降了。
零件数从 3 万多个,下降到 1 万多个。
但是,智能汽车可能难度在软件上,所以,为什么苹果, 小米,华为,百度,这些都说要造车了。
winwinuu
如果是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角度,门槛高到爆炸。
其实很传统车厂很类似。传统的零部件技术都需要时间堆起来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一样是时间堆起来的玩意。
这个未来将颠覆整个人类出行体系。电动车是数字信号,油车撑死就是个模拟信号。别人家都是 4K 高清了,你还看模拟,谁更落后点一目了然。
电动车的估值并不是给卖车的,而是给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没有这个的都是假估值,看它起高楼,看它宴宾客,看它楼塌了。
这角度来看三家,小鹏似乎是比较有前途的,毕竟直接抄的老版特斯拉技术,蔚来就一个玩圈子的假货,搞神教一流其余末流。理想走的中间路线,结果很可能两头不到岸。
小鹏这个” 抄袭 “被 Musk 喷过几次了,都不是抄袭,直接偷的老版技术,然后现在特斯拉 FSD8.1 换了全人工智能技术,接下来就是看小鹏后续技术会如何选择了。个人预计还是堆老版的雷达技术而不会走摄像头 + 人工智能。哪个才会是这个时代最后的选择?我不知道,所以最好办法就是:两头下注。
来源:集思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39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