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知乎机构号 @ViaX 盐趣科研教育 回顾了这位当代神农的伟业:
年轻的袁隆平,选择的事业是解决「饥荒」这个肆掠千年的人类终极 BOSS,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需要极大的勇气。
更值得钦佩的是,还是通过推翻全世界自花授粉植物不具备杂交优势的经典理论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在不认可孤证的学术圈并不能让袁隆平获得认可与更多的研究资源。所以在 1960 年后,一头扎进了稻田,利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尝试培育出更多的杂交水稻。
要培育出杂交水稻,袁隆平通过人工将天然水稻的雄花人工去除,再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这种操作可以用来科研,但绝对无法大规模应用。
所以,袁隆平需要找到的,是一种让杂交水稻真正被农民使用的方法。
终于,经历了数年的试验后,袁隆平终于在试验田中找到了一株对于培育杂种优势作物最为重要的「雄性不育株」。
雄性不育株天然就不具有可生育的雄花,直接省去了「人工去雄花」这个步骤。
通过不育系与恢复系制备杂交水稻的种子,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获得的不育系,就能稳定大量地制种,使得杂交水稻的推广成为可能。这就是著名的「三系杂交水稻」。
1966 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刊登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不仅一举推翻了主流观点中水稻无法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更是直接让杂交水稻的实际应用成为了可能。
这两点就是这篇论文的核心,后来就是七十年代「野败」不育系的横空出世,然后就是增产 20% 的南优 2 号。
后续谢华安、颜龙安等大量学者在三系法上继续耕耘,培育出了「汕优 63」、「珍汕 97A」等优质三系水稻。
之后石明松发现了光温敏核不育系。
通过光温敏核不育系,可以取消原本三系法中保持系的应用,只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就能制种,这就是第二代杂交水稻所用的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两系法的潜力,并解决了这种水稻应用中的数个关键性问题。
在最初两代杂交水稻后,上了年纪的袁隆平也从未停止过对科学的探索。
他继续培育着自己的「超级水稻」,将水稻种向海洋与沙漠。
在 60 年前,全国人民处在生物贫困线的边缘,啃树皮,吃观音土艰难维生。
当时,袁隆平站了出来,而且成功了。
这不仅打了世界主流学者的脸,更是解决最为急迫的量的问题。这对于中国人,以及其他落后国家来说,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大步。
因为他所宣战的,是折磨人类数千年的「饥荒」。
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也展示出了无人出其右的风骨。
他不仅在年轻时致力于解决世界性难题,更在于功成名就后不忘初心的坚守,在九十岁的高龄获得所有荣誉后,还活跃在科研一线。
综上,作为中国粮食问题解决人,我们不可忽略黄耀祥、谢华安、颜龙安、石明松,以及其他作物研究者贡献,与整体农业水平的提高。
是他们和袁老一起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喂饱了中国人,但袁老是无疑最大的贡献者,是第一人。
作为一名学者,袁隆平对科学的热爱,对自己学术理想的执着,从未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在当今的学术界,更是一种值得颂赞的品质,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袁隆平先生深耕农业,努力改善水稻,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为国为民。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如今袁老撒手尘寰,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遗憾。但是,袁老的遗志已有更多的人在继承,更多的育种和农业生产改进都在进行,相信不会让袁老失望。
请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
致敬!缅怀!
来源:知乎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0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