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条消息,一位 48 岁高学历,曾经外企高管的老大哥给上海市政府领导信箱发了一封求助信,信中提到了他接近三年失业的同时还要养育两个孩子,生活上捉襟见肘,事业上也看不到出路,思前想后还是向政府发出了这封信。
48 岁,理应是人生中精力与经验综合最强的年纪,刚刚过 45 岁中年,如果身体还不错,确实还有好多年可以继续工作的基础。
但即使曾经优秀,如今居然也会这么难。
反正我们这些年龄小一点的人看了,不免也有点慌。
我们未来会不会也是如此?
如果是我,会选择 “躺平”,还是鼓起勇气向社会发出求救,最后一搏?抑或寻找其他出路?
想到这里,我不免感觉有点心酸,不知道是同情大哥,还是感叹生活的不易。。。
找找原因
虽然有点慌,但心里也明白,眼泪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想找找这位大哥到底怎么会处于现在的困境,我发现他的经历有几个关键之处:
外企,学历不错,高管,大龄,有两个孩子。
20 年前,正是外企在华的黄金时代,这位学历不错的大哥,又是上海人,自然是离外企工作机会最近的那波人才,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肯定是吃到了红利。而且他有一定能力,后续又坐上了高管。
但外企相对是看效益的,人情味会少那么一点点。工作多年后,这位大哥估计在公司看来,应该是性价比不高。所谓性价比不高就是,工资福利好,但是干的活给公司带来的额外效益已经越来越少,于是,随着外企的黄金时代落幕,这位大哥应该是遭遇到了裁员或者与公司和平分手。
其实企业人才更替是正常现象,如果能一直往高层走自然是好,但人数肯定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到一定年纪肯定会遇上天花板。只是这位大哥可能对自己在市场上的估值信心比较高,也没有提前做好转型的准备,一旦风暴来袭,便束手无策。
而且,对于高学历的高管来说,小庙不愿意去,也不可能再去做一些基层工作,和 90 后,95 后平级多尴尬,大公司又没那么多坑,那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工作确实是很有挑战性。
有一个细节,他提到在招聘网站上求职两年,这个确实有点疑惑,因为一般像智联这样的网站是不会有高管位置的,高管位置通常都是通过猎头或者行业内介绍的,所以我想说,这位大哥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积累的经验和能力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
如果只是以上这些问题,可能还有很多时间做调整。
关键是生了二胎,家庭负担也重了,一旦失业,鸭梨山大,然后又容易脑袋一热:创业!
本来家里负担就重,如果不是家里有矿,那创业可得三思而后行,可真别以为外企高管创业就成功概率大。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很多高管到了一定年龄,已经缺乏了对一线市场的敏锐度,安逸的生活也可能磨平了对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原来外企高管的成功可能大部分是来源于平台的成功,一旦离开了平台,可能感觉自己啥也不是。
如果创业还需要投入毕生积蓄,那真的就是赌博。
赌博赌输了,损失小一点的或许还能保住房子,去小公司老老实实打工,损失大的房子积蓄都没了,搞不好还要被迫离婚背上债务,自己开网约车送外卖。
你说一把年纪了,从曾经的高管掉落到送外卖,是不是很心酸。
如果想躺平,等退休,不巧,现在要提倡延迟退休,还有接近 20 年才能退,领养老金,这二十年怎么办?
所以,这位大哥也确实没办法了,只能向政府求助。
好在政府最后给了回复,建议了三个岗位:
1、XX 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2、XX 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管理岗。
3、XX 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城市合伙人。
实话说,可能第二个更合适一些,能利用上一些管理经验,其他的恐怕都拼不过年轻人。
话说回来,这位大哥 48 岁拒绝躺平,不把怨气撒向社会,还是值得点赞的。
想想办法
说了那么多,可能有读者会问,你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现在能做些什么才能尽可能避免?
其实我也是一个刚过 40 的中年人了,也算是名校本硕,也曾经在多家外企工作,职位 title 看着都还不错,但一场疫情就可以马上把我打回原点。
天有不测风云,人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对自己的能力也要有客观的认识。
但好在我早就意识到,一味地靠公司一直干到养老退休,这个真的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当我的上级都是老外时,我也明白向上走的机会不多,如果不甘心长期摸鱼,或者等着实在干不下去就被裁,我不如想办法多学一些硬核技能,多积累一些行业人脉,心态上多做一些转型的准备,譬如了解新的行业,读书考证等等。
目前全身心做首席商业评论自媒体,我觉得也挺好,源于多年的热爱和若干年前的初心,为用户多提供一份价值,我就感到努力有了意义。
如果一定要说一些建议:
1. 如果你还在读书,真的建议好好读书,因为这可能是你人生中为数不多可以全身心读书拿学历的日子,等以后工作了,有了家庭了,时间和精力会越来越分散。
2. 如果已经工作了,多了解一下行业运行的基本规则,哪些岗位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对公司也有核心议价权),譬如保险公司的精算师,IT 公司的研发,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等等,尽量往这些方向靠,换家公司也能做,职业风险会较小。
3. 多认识一些同事,行业内的专家,积累一些人脉,多学习多思考,看看有没有整合资源的机会,为以后转型或创业需要做铺垫。
4. 对自己的职业规化要有一个概念,譬如是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不同的路线需要不同的经验积累,在人才市场上别人会根据你相同路线的时长来给你估值,切忌不要频繁切换路线,除非你在某一块的积累已经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5. 如果不想在商业上打拼的,那就早点考虑老师,医生,律师或者公务员等专业路线。
6. 平时有时间,可以考虑考个更高的学位,或者搞点与时俱进的副业,万一失业了还可以顶一下。
7. 家里没矿的,三胎就别考虑了。
希望大家到了 48 岁,内心都会感到安宁,游刃有余的感觉。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0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