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片仔癀是怎么炼成的?

药中茅台这个称号最早属于云南白药,后来被恒瑞医药霸占多年,这两年则交棒给了片仔癀。

中药的品种繁多,虽然坚持做到今天的老字号不多了,但 A 股上仍然有两家市值超千亿的中药公司:一是云南白药,二就是片仔癀。排在第 3 位的广州白云山尽管有板蓝根的加持,市值却仅为片仔癀的三分之一。

无独有偶,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同时也是唯二两种获得 “国家绝密级保密配方” 认证的中药。换言之,A 股中医药板块两大巨头的核心产品,都拥有国家颁布的无限期专利保护证书,外界永远无法探知其配方和工艺的秘密。

不过片仔癀在 A 股上的风光,其实是近几年的事情。倒回到 2020 年的年初,片仔癀的市值也才跟白云山相差无几,但在后面的一年半里,白云山股价原地踏步,云南白药涨幅有限,片仔癀则上涨 3 倍之多,坐上了中医药板块市值第一的宝座。

1

伴随着股价的上涨,片仔癀的产品也在市场上 “一粒难求”。目前一粒 3 克重量的片仔癀锭剂,很难在线下的零售店里以 590 元 / 颗的官方指导价直接买到。据媒体报道,炒家手上的片仔癀报价接近 1600 元。

股价和售价的神话,不过是片仔癀故事体系里的一个章节。这一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从出身背景,到处方工艺,从治疗效果,到销售策略,无不充斥着各种无法复制的微妙气息 —— 权威,神秘,稀缺。

国家绝密级配方、非遗级制作工艺、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护肝神药、镇宅之宝…… 凭借一系列光环加持,片仔癀斩获了大量高净值男性消费者的青睐,价格和销量屡创新高,从药品,逐渐走向奢侈品、收藏品、投资品的殿堂。

片仔癀是如何让 A 股投资者如痴如狂的?谁又在片仔癀身上赚到了最大的利益?这是本篇文章试图解答的问题。

制造神药

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片仔癀到底能治什么病?

根据官方口径,片仔癀发源于明朝末年,相传一名闽南籍宫廷御医离开宫廷来到漳州,在城外璞山岩庙削发为僧,用宫廷秘方制成中成药,治疗当地普遍的 “癀”—— 热毒肿痛,既可内服也可外敷,这便是片仔癀的来历。

2

片仔癀官方网站上的 “品牌故事”

之后还有两则口口相传的典故:一是 1972 年中日建交,片仔癀被当作 “国礼” 送给田中角荣;二是 1988 年上海爆发急性甲肝,可以治疗肝病的片仔癀 “一药难求”,据传当时三粒片仔癀可以换一台 17 寸彩色电视机。

这两则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无疑为片仔癀的 “品牌故事” 增添了很多分量。

解放后,片仔癀被纳入漳州制药厂,成为其独家生产的主导产品。1999 年,这家国有企业正式改制成立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而漳州 GDP 在福建排第四名,漳州国资委持股 57.9% 的片仔癀,对当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片仔癀作为一家医药公司,产品最大的应用领域就是肝病 —— 公司近 40% 的营收和近 75% 的毛利都来自肝病用药,包括片仔癀锭剂、片仔癀胶囊、复方片仔癀肝宝和含片等等。所以问题来了:世界上的肝病这么多,片仔癀到底治哪一种?

3

片仔癀的说明书

片仔癀的说明书上【功能主治】一项是这样写的: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主治的病种非常广,但也有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这项非常具体的病种。

按照病理划分,肝病可分为病毒性肝病(也叫肝炎,主要是甲肝、乙肝、丙肝等)和非病毒性肝病(主要是脂肪肝等)。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大概 4.84 亿人,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乙肝、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人数分别占 65%、18%、10%。

但在病毒性肝病(肝炎)领域,“疫苗 + 抗病毒药物” 的防治方案已经相当成熟,患病人数也因此逐年下降,其实并没有片仔癀发挥的余地。

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饮酒、营养过剩、肥胖比例上升等原因导致的非病毒性肝病(主要是脂肪肝等)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才是片仔癀所瞄准的广阔市场。换言之,片仔癀近年来广受热捧,可能要感谢白酒、外卖和熬夜。

本文不打算探讨片仔癀的疗效如何,因为这是一个争吵了无数次的话题。作为一个偏投资的公众号,我们只打算用投资的视角来审视这家公司和它的产品。其实结论很简单:片仔癀对标的并非药品市场,而是保健品市场。

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片仔癀,都不是为了治疗某种病毒性肝炎,而是看重了片仔癀在保肝护肝、免疫调节、解酒等方面的保健作用。而片仔癀的配方保密,机理基本全靠四字词语堆砌,药效几乎不可能被证伪,自然立于不败之地。

保健场景让片仔癀真正脱离了医药的范畴,从此跟医保控费、带量采购、院内招标等苦逼名词再无关系,转身进入了千亿级别的保健品市场。片仔癀是保健品,跟茅台是社交品一样,都是这两种商品在投资视角下的事物本质。

以 “国家绝密级保密配方” 来切入保健品领域,片仔癀可谓是降维攻击,消费者肯定会发出像《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府管家那样的灵魂拷问:

4

片仔癀理论上能买到的地方很多,但你就是买不着,而且也注定会跟穷人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

提价问路

每盒一粒 3g 装的片仔癀,目前的市场价格是 590 元 / 盒。在过去的二十年内,片仔癀至少 9 次提价,但涨价的趋势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当然,片仔癀也不是每年都涨价,而是隔一段时间涨一波。根据西南证券医药团队的追溯的统计 [5],2000 年后片仔癀至少有 3 轮提价周期:

第一次提价周期是 2004 年 - 2008 年,提价驱动力是原材料麝香首次被国家林业局管控,所有的含有天然麝香的药品瞬间都成了稀缺品,因此公司顺势提价,终端零售价(非出厂价)从 280 元 / 粒涨到了 320 元 / 粒。从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也很贵。

第二波提价周期是从 2009 年 - 2014 年,提价驱动力是麝香和牛黄的价格上涨,但对利润影响不大(渠道没建好);第三波提价周期是 2016-2017 年,理由也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提价基本没影响销售,公司 “量价齐升”,利润增长明显。

5

表面上,片仔癀提价的最大理由是麝香。

片仔癀的成分中有两大名贵中药材: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以麝香为例,尽管只占原材料成分的 3%,在成本中占比却高达 55%。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我国允许使用天然麝香作为原料的药品不多,片仔癀就是其中之一。

6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又名香獐

牛黄虽然没有麝香那么稀缺,但也是天价的中药原材料。正如俗语所云:有钱难使牛结石,天然牛黄在一段时间里甚至被炒到了 20 多万元 / 斤,让白银看了沉默,黄金看了汗颜,恐怕只有装满比特币的 U 盘能与之一战。

麝香和牛黄这两味中药,占据了一粒片仔癀琔剂成本的 80% 以上,因此为了确保原材料不被卡脖子,同时为了平抑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片仔癀囤积了价值超过 13 亿人民币的原材料库存。在片仔癀里当仓库保管员,可谓是压力山大。

7

每当麝香和牛黄价格上扬时,片仔癀就有充足的理由涨价 —— 但片仔癀能够提价的根本原因,其实并非原材料的稀缺性。

根本原因在于配方的独家性。信仰片仔癀这种药的消费者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漳州片仔癀是独家品种,虽然大家知道片仔癀成分里含有牛黄、麝香、三七和蛇胆,但没有人能仿制出来,因为配方从未公开,未来也没有可能被公开。

相比之下,安宫牛黄丸的原材料中也有麝香,但因为配方并非独家,所以被批准使用天然麝香制作安宫牛黄丸的企业就有 5 家:北京同仁堂、天津中新药业、山西广誉远、龙晖药业、南京同仁堂。对手一多,东西就不稀缺了,很难被炒作。

而另外一方面,部分消费者不仅愿意为昂贵的片仔癀买单,还希望它的价格涨得越高越好。

中药的保质期原本就很长。而片仔癀一方面采用了类似酒类的发酵技术,另一方面又有各类典故加持,于是理所应当地被赋予了 “时间越长越值钱” 的收藏品属性。1992 年出产的片仔癀,江湖地位可与 1982 年的拉菲比肩。

长期服用片仔癀的老客户,基本都有 “片仔癀越老越好” 的说法。片仔癀在全国各地的线下体验馆,也会像很多国外奢侈品店那样,每月截留 10% 左右的药锭作为囤货,以满足老客户对生产日期的要求。

不过,翻遍 CDE 和 FDA 的药品目录,很少听说哪种药的药效能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增强的。毕竟,化学结构可能会因氧化而遭到破坏,有效浓度会因蒸发扩散而不断下降,生物药更可能因物理作用而出现 “失活” 现象。

不过无论如何,独家配方 + 保健场景 + 口碑坚挺 + 可以囤货 = 药中茅台。这就是片仔癀身上的财富密码。

相比之下,同样拥有 “独家配方” 的云南白药缺了 “保健场景”。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白药不是治创伤用的,而是具备保肝护肾壮阳等作用,原材料里再添几味稀缺的中成药,拥有更强市场化能力的云南白药的市值恐怕会比现在大几倍。

而同仁堂等企业虽然也有 “保健场景”,但配方并非独家,因此很难制造稀缺。典型案例是东阿阿胶,从 2014 年以来重启连续提价策略,但做阿胶的对手太多,因此东阿阿胶的销售量从之前的 1500 吨 / 年,降低到了现在的 1100 吨 / 年。

当然,跟真茅天子相比,片仔癀也有缺陷,就是其原材料是真稀缺,提价仅能消化原材料上涨,导致片仔癀的净利润率一直在 20% 左右浮动。不像茅台的原材料就是高粱和水,其净利润率在 2000 年左右的时候低于片仔癀,但通过持续提价,净利率一路走高。

8

所以很多投资者认为:片仔癀在过去几十年的涨价仅能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物价上涨,真正能反映 “药中茅台” 所谓核心护城河的提价才 “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自然也是一个拨动社会敏感情绪的假设。

股价之神

A 股里谁最早看透了片仔癀的密码?媒体提的最多的是林园。

林园是典型的 “民间股神”。他最令 A 股的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事迹之一,就是在茅台每股只有 20 多元的时候就开始建仓,并重仓至今。从银行到白酒,林园看行业的眼光自称逻辑,胜率相对较高,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9

参加茅台股东大会的林园,2021 年

2018 年的 6 月底,林园旗下的私募首次进入了片仔癀的十大股东名单序列。其实他早在 2017 年就公开发表了对片仔癀的看法,当时在接受《证券市场红周刊》的采访时,林园说了一句:“片仔癀未来股价或许会超越茅台。”

2019 年三季度,片仔癀的股价还在 100 元 / 股附近徘徊时,林园开始进行大幅增持。截至 2020 年 6 月底,林园的三支私募基金共持有约 884 万股。而彼时,片仔癀的股价已飙升至 170 元 / 股,林园投资持有的片仔癀市值达到 15 亿元。

不过同样是在 2020 年的三季度,林园旗下的资金退出了片仔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序列,引发媒体热议和股民声讨。不过在 2021 年 6 月 9 日举办的片仔癀股东大会上,林园声称自己从 2005 年起投资片仔癀股票,至今一股未卖。

林园的真真假假外人看不清楚,但在片仔癀的股东名单上,有一个 24K 纯正的长期持有者 —— 第二大股东、超级牛散王富济。

10

与高调的林园相比,王富济更像是一位扫地僧式的人物。

王富济是一名上海的超级牛散,早年投资很分散,但在 2009 年拿出几乎全部资产(1 个亿),重仓单一持有片仔癀,只增持不减仓。随着片仔癀股价不断创新高,王富济的财富也水涨船高,市值在今年达到了 121 亿,净赚了近 120 亿。

这是一笔很难挑出毛病的价值投资:看清护城河,长期持有,唯一重仓,永不减仓,跟投资标的一起经历波动,持股 13 年上涨 120 倍,年化复合收益率 44%。虽然类别不太恰当,但这一业绩远超全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

本身萦绕神秘色彩的片仔癀,叠加上同样传奇的投资者,这是前无古人,并且很可能是后无来者的组合。

尾声

如果抛开医学视角和投资视角,那片仔癀是什么?是另一类的 “伊拉克蜜枣”。

伊拉克蜜枣这个典故知道的人很少,但它其实是 60 年代治理通胀的一种措施。《陈云文选》第 3 卷中这样写道:“一九六二年货币流通量达到一百三十亿元,而社会流通量只要七十亿元,另外六十亿元怎么办?就是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六十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

这里的 “高价商品”,就包括从伊拉克进口的一批蜜枣。这些蜜枣深受当时缺乏甜食供给的中国人的喜爱,但其售价高达 5 块钱 / 斤 [5]。那可是 1960 年代的 5 块钱,也正因为售价极高,只有少数人买得起,所以在没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同时,收笼了超发的货币。

因此,伊拉克蜜枣可以指代某种商品,这种商品能够定向地把货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片仔癀、茅台这种产品,同样具备这个功能。

在广袤的中国,遥远的边区往往具备 “神秘” 的底色,如果当地出产的某种 “特产” 通过精心的包装,就可以定向输送给五环内的高净值人群,换取货币。长白山的三宝、贵州的茅台、西藏的冬虫夏草和 “洗涤心灵”,都是典型的代表。

这并非中国独有。好莱坞在拍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桥段:拯救世界的密码往往不在中心城市,而是在边缘地区。比如蝙蝠侠在青藏高原上学习忍术、奇异博士在尼泊尔学习魔法、《2012》里人类在喜马拉雅造诺亚方舟……

这反映了一种现象:主流商业中心的焦虑无处安放,而边缘地区可以通过讲各种故事,来薅到主流地区人士的羊毛。

因此,片仔癀和茅台一样,都是具备 “伊拉克蜜枣” 功能的 “货币转移工具”—— 从一二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口袋里,转移到相对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里。茅台神话里最大的赢家是遵义市政府,片仔癀神话的最大赢家是漳州市政府。

唯一可惜的,就是漳州市地处东部沿海的福建,GDP 仅此于泉州、福州和厦门,其实并不穷。要是片仔癀诞生在广西、云南等不怎么发达的地区,这种 “货币转移” 可以具备更大的社会价值。

因此笔者有个观点:与其去喝 82 年产的拉菲、25 年陈酿的山崎、55 年窖藏的 Macallan、几百美金一瓶的 Fillico 神户矿泉水,不如去买点老少边穷地区的 “玄学补品”,这样掏的钱还能变成 “村村通” 公路,或者留守儿童的爱心午餐。

至于高端人士们左手喝 2000 块一瓶的茅台,右手塞 1000 块一粒的片仔癀,他们开心就好,至于到底是护肝还是伤肝,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来源:微信公众号:远川研究所,作者:林婕彤 / 黄主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0989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