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我,俄罗斯人,在浙江农村学当农民,想留在中国

我叫德米日(@德米日),俄罗斯人,90 后。2013 年,我来中国读硕士,现在读博士。来中国之前,我只有想像,因为好奇,我来了。

image

这是去年我在丽水一边创业一边学当农民。

到这后,我感觉每天都有新发现:“原来这样啊”,欣喜如小学生答对题,更多的却是百思不解,比如汉字的音调、汉语的含义丰富等等。我从中国的大都市跑到小乡村,读博士、学当农民、学做网红、拍短视频、直播带货…… 被人夸、挨人骂,在中国永远不会感觉无聊,我乐不思蜀。

这是 2007 年我在圣彼得堡。

我在莫斯科附近一个小城市出生,三岁时随母亲搬到圣彼得堡。母亲一人带我长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她教会我很多东西。我顽皮好动,却很爱读书,有时觉得生活太苦,没有快乐没有钱,可是一看书,就会开心点。长大后,母亲的朋友推荐我进入一家专业学校,俄罗斯学制和中国不同,也许类似于中国的中专或学院?读到第四年,芬兰有个大学来我们学校招生,我很向往。十八岁那年,我便离开俄罗斯,离开母亲,独自去芬兰,那是 2009 年。

这是 2011 年我和朋友在芬兰。

圣彼得堡涅瓦河对岸就是芬兰,很近。我的专业是企业管理。芬兰的大学规定,学生每个夏天都要去实习。我正求之不得呢。我去西班牙、捷克…… 借机会游历很多欧洲国家。芬兰是发达国家,说实话,有点无聊。我一直考虑毕业后去其他国家深造,比如法国,可那边读书费用高,我没什么钱。

这是我 2011 年去日本短暂留学时的留影。

突然来了一个机会,去日本短暂留学六个月,读日本文化和国际关系。那是 2011 年。一去大阪,哇,从没见过都市那么繁华,眼花缭乱,和欧洲不一样。看他们用筷子都觉得很新奇。那种家族开的小店,有小孩子帮忙,在欧洲也从没见过,有意思。我一直以为日本人只吃寿司,到日本才发现他们根本不常吃。原来的想象总有偏差。那时我 21 岁,不会说当地话,买东西、问路、坐地铁都很费劲。可我迷上亚洲文化,琢磨着回芬兰读完大学后再回日本,结果发现日本给外国人的机会非常少。六个月学习结束后,我不得不从日本回到芬兰。

那时我对亚洲文化不太清楚,像雾里看花。我找书看,慢慢知道了日本文化大部分是从中国来的。那我干嘛不去中国?我萌生念头,想去中国看一看。那时母亲已去世,我比较自由,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这是 2012 年我和我的朋友在芬兰。

2013 年,我研究去哪个大学读硕士,最后锁定三个学校:芬兰两个,中国一个。中国的同济大学有相当大难度,可最后,三个 offer 我都拿到了,都有全额奖学金。选哪个呢?考虑大概三个月。那时我已经会说芬兰语,有不少芬兰朋友,留下来就能拿芬兰国籍。

想来想去决定来中国,我想体验新东西。有点忐忑,中国对于我来说可能非常复杂。同学说,你是不是疯了?为什么你要去中国,他们那没有东西吃,只有白米饭,你是不是想饿死?可我有种直觉,中国发展那么快,和俄罗斯关系那么好,我肯定有机会。

这是我学汉语时的工具书。

剩下半年打理各项安排,参加汉语课程,一周一次,没学到什么,只会说你好。兼职赚了一点钱,然后办签证、看书和上网,看别的留学生怎么待在中国的。在芬兰,自己赚钱租房很辛苦,中国大学有宿舍住,我应该可以生存下来。我想得简单,在中国读完两年硕士就走,回芬兰去找工作。

要去中国了,懵懵懂懂。在赫尔辛基搭上飞机有种非现实的感觉,坐定,吹冷气,喝饮料。完全不能想象,几个小时后,我可能会从那些站在泥屋青瓦下仰望天空的人头顶飞过,那些人可能一辈子没离开过出生地二十里远,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终生视线不离开一座山,而未来的我将会和他们有很深的交集。

这是我爱吃的蒸饺。

2013 年,我来到上海,22 岁。在这里开始我的中国故事。飞机一落地,太多的没想到。我想象满大街都是中国人,根本不会有外国人。可街上有各种穿着时髦的人,什么肤色的都有。上海这么国际化,高级餐厅这么多。我立刻想打电话给朋友,你们想多了,这儿吃的东西又美味又便宜,我怎么会饿死。在欧洲十欧元吃不饱,在中国两欧元就能吃到饺子、面条还吃得美美的。

以前走在街上,我习惯了俄罗斯人苦大仇深板着脸,可在这里,陌生人对我微笑,没有任何企图,不可思议。吃的倒有小问题,我想吃俄罗斯点心,当时到处找不到。学校旁边卖土豆饼,我不断跟师傅说多煎一会,他问为什么?因为俄罗斯人从没吃过脆生生的土豆。后来我一去他就笑,“OK,OK,我知道。” 我不想复制俄罗斯生活,不久我就适应了中餐,我以为自己很快学会和中国人轻松相处。当然,后来证明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这是 2014 年我在上海同济大学的中欧青年对话论坛上的演讲。

声调是最大的问题,搞不懂为啥声调高低就可以改变字义,在俄语里声调只代表情绪,汉语第四声听起来总像是在生气。识字难,可一年两年三年总可以学起来。声调?哎,真的太难。有时说不好,我不得不发明自己的说法,对方能懂就行。最令我挫折的是误会,有一次我把 “女警察” 说成 “女人警察”,过后我发现,说错了娱乐效果更佳。

这是 2013 年我第一次在中国旅游,和朋友在桂林,左二是我。

假期我照例去很多地方玩:韩国、泰国、印尼、伊朗、南美洲… 除了西藏、内蒙古、贵州、甘肃和黑龙江,中国其他地方我都去过。

硕士毕业后,我在上海找到一个俄罗斯公司当会计,我不想一直给人打工,只做了一年。当时中国互联网潜力巨大,机会很多,不想再回芬兰,我就和朋友注册了传媒公司。招聘时,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我想开发一个 app,专门对付这种问题。到处找投资人,终于有个人感兴趣,一直见面吃饭,最后没谈成。他说这个项目在国外可能会做起来,在中国不太可能。

我很喜欢上海,刚开始了解一点中国就要离开,不行,我不能走。钱很紧张,那就继续读博士,继续找工作。2015 年,我考入上海东华大学读博士。2016 年,我参加汉语水平五级考试,太难了,没通过。六级更难,肯定过不了。那段时间,我不停学汉语,后来发现,没必要和汉语死磕。能听懂,会说,认识三千汉字,足够了。

我慢慢学会习惯一些东西。比如坐高铁,别人看视频太吵,我假装听不见。有时在小地方,一进饭店就听到,哇,外国人来了,快看,还会用筷子呢。在东北听到有人叫我老毛子,我不太舒服,后来习惯了。有一次,在小县城,没问价格我就去理发。理完发那人要 70 块钱,我的妈呀,这么小的地方这么小的店,怎么会这么贵?有的人觉得老外很傻很天真。这次做了冤大头,下次一旦面临上述情形,假如不可避免,我就切换心情,让事情去自生自灭。

这是我去年拍的浙江古村老屋。

没想到,中国最迷人的地方是乡村。俄罗斯乡村就一个样,花园、小木屋、老太太。而中国的乡村,比如浙江,方言,风俗、习惯、故事… 一村一个样。记得第一次去浙江丽水是在四年前,我跟博士导师去做乡村与互联网研究,待过一两天,没想到乡村能看电影,有互联网,环境出乎意外的干净。

去年夏天,完成博士论文,等答辩的空闲,我又回浙江,想拍短视频,给城里人看看原生态乡村什么样。嘉兴、宁波、温州、台州都走遍了,泥土、木板、青砖、石头…… 各式老屋都看了,我被迷住。

这是我去年拍的松阳古村落。

我的朋友,对中国一无所知,只想象我疯了才想深入 “蛮荒之地”,不安全,没吃的…… 全都是想象,离现实十万八千里。我决定看个究竟,继续深入,到了松阳古村落。乘高铁,换大巴,徒步,搭车… 颠簸前进,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泥屋古村,美丽如画。路边挥手的孩童,眼睛追随着载着我的车子,展开热烈讨论,显然在讨论我是谁。终于进村了。

这是去年在松阳古村遇到的当地村民。

把身经百战的外国人说成是独行侠,进入一个偏远古村,打理好住处后,便在几个月内 “自然学会” 当地土话,那简直是神话。身为一个外国人,最好别把自己看得太与众不同,顶多只能指望被当成无害的外来者。当我在猎奇对方时,对方也在猎奇我。我做足了心理准备。大大出乎我意料,我受到热情欢迎。村口老人都笑眯眯地。直到今天,我仍深信我对村民的最大价值在 “新奇”。

这是去年我和村民一家人吃饭。

我先住进一家民宿,想要创作中国乡村的短视频。暮色里,太阳缓缓沉下树梢,炊烟升起,对每天接受声光刺激的西方人来说,十足的异国风情。村里有固守传统的老人,拥有来自祖先的神秘知识。原来我想象村民整天生活在浓厚的神秘世界中,却发现他们对这些十分漠然,他们一点不闭塞,热衷玩手机,用它看世界。

不久,我搬进一户村民家,自然带了礼物和红包去。俄罗斯除少数民族,都说一种语言:俄语。没想到,中国汉族不都说普通话,方言几百种。尤其浙江,一村一口音,感觉又听到一门外语。我似懂非懂,也发展出一套策略,网友说是 “夹着日本和欧洲口音的中国话”。

这是去年我在松阳古村田间干活。

一开始,村民看我像怪物,我说我是俄罗斯人,没用,对他们来说,外国人都一样。碰到一个山上住的老人,他不会普通话,也不知道俄罗斯,但知道苏联。我希望与乡里人相处一段时间,学习他们的习俗。没有人耕田会穿体面,一旦我开始有样学样,穿上胶鞋布裤子,效果大大不同。这个起步比我想象的顺利。

这地方棒极了,潭水清澈,男人坐在树下聊天,拍打蚊子,等着吃晚饭。没有城里人讲究,他们怎么方便怎么行事。雨夜,闪电静默划亮远处山头,比起注视,指点和喧闹,乡村暗夜宁静安详,我有机会享受独处时光。天色破晓时分,我努力起床,出外问候村民,搜索话题,农作,牛羊,天气…… 这类聊天对新手有好处。使用词汇不多,句型简单。有时我会出人意外,说出心中默念的完整句子。我还会故意讲我的糗事,这类故事成为村民的最爱。

这是今年春节在丽水龙舞。

我跟村民学做包青果,炸油子,打铁,修房子,割稻谷,捡柴火,刮芋皮,晒芝麻,锄地,施肥,养猪,划竹排,赶集,挖冬笋,收红薯,磨豆腐,养蜜蜂,筛沙子,扎扫把,放牛…… 田野劳作的乐趣是,有机会使用日常根本没见过的工具。我可能笨手笨脚,但人们喜欢我,因为我有娱乐价值。我把这些日常劳动都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到抖音上,粉丝说,“你个假老外”,“你是嫁到温州了吧”,“温州话都给你学去”,“你还会说 “我的天”……

这是我一路爬山带回的荆棘,俄罗斯是大平原,在中国我喜欢爬各种各样的山。

我深深卷入他们的生活。俄罗斯人喝茶比喝酒多,而我在松阳喝茶比喝水多。当地土特产不错,村民苦于卖不出去,我想帮他们卖,当时还没有外国人做这个。2020 年 12 月份我开始干。我用我的方式卖,带货成绩是:2 万斤脐橙,8 千斤红薯干,600 斤蜂蜜。村民乐坏了,我出名了。

我成了 “丽水李子柒”,“诗画浙江” 友好使者,“外国网红”… 凭我的经验,该做好准备挨满天飞舞的板砖了。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中国人真的非常有礼貌,网络上却不这样,“你个老外,哪懂我们当地特产?回你们那去!” 我只想说,不管我是哪里人,我都不会因为别人吐槽就耽误我去做喜欢的事,喜欢没有对错。

最难的是做生意和工作,细节非常复杂。做生意是合同关系,请吃饭是生活关系,二者如何关联?不懂。在西方,合同第一。我发现,在中国,合同好像不太重要,个人关系好不好才重要。提到某些话题,我看到他们交换眼神,里面铁定有阴谋,可我就是猜不出那是什么。

好在我的救星来了,中国女朋友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相处默契,自然走到一起。她父母没反对,喜欢我。在俄罗斯,我没有什么亲近的人,在中国我找到了。有个中国女朋友,如虎添翼。中国人看我,永远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住八年也没用,我就是住二十年三十年,我还是一个外国人。如果我坚持,会被斥为胡说八道。我有中国女朋友在一边,和客户或工作伙伴开会,我就跟她说,她再跟他们说,他们就听她的了。这真有意思。

这是今年 2 月份我上浙江卫视。

在松阳每天拍很多视频,四个月后,还要拍什么,没新想法了,直播带货赚钱也很少,吃饭都成问题了。我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可能我汉语不太好,直播带货要口齿伶俐又要有技巧,我觉得要改变。今年二月份,我开始上节目,做宣传,找投资人,还是没找到。也许外国人卖外国东西更适合。

每天有人找我,可不可以带我的货?浙江青田那边有很多华侨卖外国货,意大利的、西班牙的、法国的…… 有个朋友做西班牙火腿,“你要不要试一试?”,我原本一直不看好这个,为什么要做西班牙火腿,我就是要做乡村视频。后来没钱吃饭了,我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我决定试一试。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找想法,想角度,写文案…… 质疑又来了,“你是俄罗斯人,为什么卖西班牙火腿?” 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我有我坚持的理由。

除了鼻梁高一点,我和中国人没什么不一样,我和女朋友也要一起努力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过日子。上海有点洋气,有点贵,两个月前,我来到杭州,继续做我的直播带货。一来,我更喜欢杭州的小日子。二来,做互联网电商,杭州最适合。

这是去年冬天我写书法送给粉丝。

粉丝问以后我会不会回俄罗斯?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两年前我没想到我会做抖音,一年前我没想到我会住在乡村,四个月前我没想到我会做西班牙火腿,一直在变。

唯一不变的是,我觉得我现在要留在中国。中国人非常爱自己的国家,都是爱国者。我对俄罗斯对中国都有感情。朋友看到我在中国的经历,有点羡慕我。我想做文化桥梁,相信以后不会再有 “中国人随便什么东西都吃”,“俄罗斯人只知道吃生肉” 这种蠢话了。朋友曾到上海找我玩,他们喜欢听我的中国故事,我一直会有不一样的故事给他们讲。

来源:自 PAI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10224.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