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村妇联主席
臭豆腐摊老板一天出摊从早到晚,晚上回去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食材,一天工作 12 小时是最起码的,而且出摊还得天天去,你要是隔三差五摸个鱼,是不会有回头客的。
可以算算看,一个月出摊 30 天,每天 12 小时,这就是 360 小时,月纯收入 1 万意味着时薪 27,对应着 8 小时工作制的 4900,且该数字不包含任何保险(也就是公司的实际用人成本 4900)。
在深圳找个较低收入的白领工作,比如政府临时工或者小公司文员,给个税前 5000 还是可以的,哪怕所有保险贴着底线交,实际用人成本也在 6500。
能不能秒杀心里没点 p 数?
作者:王瑞恩
我希望类似的热搜能脱离靠制造反差来「羡煞旁人」博取眼球的阶段,而是真正引发对灵活就业群体权益的关注。
劳动合同一签,相比于灵活就业,就多了一层保障。不说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保,对于深圳收入一万多的白领来说,单位擦着缴存比例下限 5% 来缴公积金,也相当于多了每个月多了 500 块钱,可以在失业的时候拿出来应急。至于个体工商户,那就真是手停口停,各类保险还需要自己购买。
打工人面临裁员潮,丢了饭碗固然难熬,但遇到吃相不太难看的企业,还有 N+1;而个体工商户被时代的灰犀牛撞倒时,不仅没有这笔「分手费」,还需要以个人或家庭财产对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民法典》第五十六条:「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至 11 月,我国共吊销注销个体户、个转企等主体 301 万家 ,这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债台高筑?
再说了,打工人的每月一万,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就是家庭月收入两万,而个体是工商户的每月一万,往往意味着全家上阵。据 2019 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一家个体工商户可带动 2.37 个人就业,换句话说,就是两到三个人共同付出心血,才能实现新闻中臭豆腐摊老板的成绩,真要算人均收入,输麻了。
所以说,我真的希望媒体别光渲染灵活就业的好处、为了迎合白领读者进行媚俗化宣传,也需要指出个体工商户的艰难,引发相关配套优惠措施的讨论。
说一个很小的侧面:当发生了封城,上万个体工商户被断了生计的时候,能不能把已经开始试点的个人破产制度用起来,让不幸的老实人避免砸锅卖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能不能对因不可抗力而违约的合同、拖欠的店租出台司法解释、形成有利于个体工商户的指导案例?
像这样对公共政策的讨论,应该是媒体尝试发起的,而不仅仅是制造反差对立上热搜。
作者:七海千秋
这类新闻一般会隐瞒小商贩的真实人力成本,导致新闻读者误以为小商贩很赚钱。
站在摊位前直接面对客户的也许只有一个人,但不意味着这个商户有且只有一个工作人员。食材不会自动变成半成品出现在摊位旁等待最后加工,食材的采购、前期加工都需要人手。特别是,销量越大,采购、前期加工所需的人手就越多。这种小摊往往是一家人在做,实际工作人员往往是 2~4 人。月入 1~2 万,往往是 2~4 人总共月入 1~2 万的意思,不是人均收入 1~2 万。
作者:jali
我还真的了解过。
一、先说收入
在上海,一个外环内地铁口旁边的早餐点,摊主月收入是 2 万出头(当然是疫情发生前)!
二、再说成本
这是全家 4 个劳动力共同努力的成果。
凌晨收摊,第二天一早 4 点不到,男主人就要起床去买菜,女主人和老爷子、老太太在家里准备面粉、鸡蛋等食材,并做好出摊准备,5 点半就要占好摊位了。早上一般可以摆摊到 9 点,过了 9 点城管不让占道经营了。然后就要到晚上了,晚上可以一直有生意到凌晨。
所以,这个生意真的是风口吗?不就是个辛苦钱嘛!
别太过分了。
来源:知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