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分享一下零几年东北农村院子格局和生活

写在前面:楼主小时候生活在辽宁省某农村的奶奶家,此次分享仅限于我记忆里的东北农村小院。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部分内蒙古,各地总体生活习惯相似,但也有不同,我的例子并不代表所有东北地区

上班摸鱼画了一个院子格局草图,比较粗糙,坐标上南下北

image

上南下北

因为东北地区寒冷,依赖阳光,所以房子整体东西方向长,进深短,入户门小,外墙厚。

从大门进来,左右都是菜园,东北话叫园子。园子通常是种菜和水果。我奶奶家前园子里有枣树、桃树、樱桃树、李子树(自己家吃的小树,没有商业果园的树大)。按照季节会分别种白菜、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香瓜、葱等。还有一种植物,叫甜杆,长得像高粱,但是杆子是甜的,根甘蔗一样,嚼着吃里面的甜水,但是皮比甘蔗薄,能用牙直接扒皮,也比甘蔗细很多,离开农村之后再也没吃过了

再往前走,进到 “外地”,这个外地其实就是厨房,据我观察,应该叫 “外屋地”,简称成 “” 外地” 了。外地左右都有一个灶台,灶台矮矮的,中间一口大锅。大家在饭店吃的东北铁锅炖,前身就是这样的,大锅做饭真的香。外地的灶台烧柴的口,叫灶坑,连接着屋里的炕。炕热不热,就看烧不烧柴

外地北侧会放一些橱柜,用来装锅碗盘盆,这些橱柜,用土话讲,叫 “碗架子”。之前农村没有自来水,所以外地里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容器,就是水缸。听我奶奶说,再早一个村里只有一两口井,需要每天挑水回来倒进水缸。我爸爸结婚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已经在自己家挖井了,所以我小时候,水缸是用水泵抽水的。水缸旁边,在冬天还会出现一口缸,对东北人来说也非常重要,酸菜缸!酸菜腌制也很好玩。一看到大集上开始一车车卖白菜了,就代表腌酸菜的季节到了。买来几百斤白菜,一层白菜,一层盐,直到堆出缸沿,最后拿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压住,一两个星期白菜就被压下去了,过段时间就可以吃了

image

网图,酸菜缸

左边东屋,右边西屋,都是用来住人的。以东为尊,所以一般东屋住老辈,西屋住小辈。

过去炕基本在南侧,因为阳光好,在炕上就可以晒太阳。炕是用砖头和黄泥搭起来的,外边抹上水泥,后来里外可能都用水泥了。炕不是实心,里面有烟道。火炕火炕,但炕里其实没有火,是灶台烧柴的烟在炕里穿过,再从房顶烟囱排出

炕的学问不少,不是谁都能砌好的,手艺不好的人砌出来的炕,热的不均匀,回烟,呛人…… 各种毛病,统称为不好烧。我爷爷是很会砌炕的,砌的炕好烧,周围村子谁家砌炕都会喊我爷爷去帮忙,干完活,在人家吃顿饭喝点酒,这就算报酬了。我模糊不清的记得看过一次砌炕,但不是新的,是翻修,所以里面被烟熏得黑黑的,还有一摞一摞的砖头,但烟道是怎么走的,我已经忘记了。听大人讲,砌炕讲究几行砖什么的,我太小了,没记住

白天,炕上是地板革,被叠起来放一边整齐摞好,也有在炕上放柜子(东北话叫 “地琴”),把被褥放柜子里。晚上铺好褥子被窝,放好枕头,睡觉。

炕是一年四季都要烧的,夏天不需要取暖,但也得稍微烧一点,总不烧炕,可能对身体不好,也可能对炕不好,反正我奶奶夏天也要烧一小把柴。就算不用大锅做饭,也得烧,锅里放点水,烧柴热炕

image

网图

image

网图,地琴

炕有意思的事也很多。最小的时候还没有电炒锅、电饼铛之类的,做菜全用大锅,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东北话叫 “且”),做的菜多了,烧的炕滚烫,直到晚上睡觉,炕还是烫的难受,我小,不禁烫,我左边躺会,右边躺会,热得不行,把被掀开晾晾吧。但炕都被盖上了,没有热源,所以屋里空气是冷的。掀开被,我一半滚烫,一半冰凉……

有时候烧大劲了,会把炕烧糊,哈哈哈,炕席上一大片,黑黢黢的。这时候就得把炕席掀起来,让炕冷静冷静,等不那么热了再把炕席放下来

东西耳房、东西下屋属于附属设施,有的人家没有,有的两侧都有,有的只有一侧。耳房就像仓库,放农具、放粮食,没有取暖设施,冬天也能当冰箱使。东西下屋可以用来养猪养鸡、当粮仓等,人口多的话,也可以建屋子住人

后园子功能比较单一了,种一些花生、大豆、玉米,等收秋季节,和大地里的庄稼一起收了卖钱

我说的,都是我记忆里的农村,后来我上学了回城里,爷爷奶奶也搬到县城楼房。这些年也回过几次老家,现在农村有很大变化。基本都盖了新房子,瓷砖地,炕还有,但也都有暖气了,屋子更暖和。新房子炕都靠北侧了,我猜可能是现在取暖设施好了,坐北朝南,更舒服。房子格局不再局限于传统样式,根据生活习惯,家家都有区别。

而且,现在家家都有现代化灶具,再也不会出现炕烧的太热,睡不了人的情况了

来源:豆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3407.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