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十六:自打十几岁开始上工,我妈从未像现在这样有职业尊严过。
昨天匆匆视频了一会,她就把我打发了,说要去上班,让我跟我爸继续视频。等我跟我爸视频到尾声,她又回来了,很得意地说,把那家辞了不做了。“那家”简单说就是嘴巴太刻薄,不尊重家政。辞了之后跟中介一说,中介跟她保证,做过的天数工钱一分都少不了。
中介这么客气,除了我妈是真的能干、上心,当然也因为家政找人就不容易。
在我妈年轻的时候,事情可不是这样。十几岁在生产队上工,挣的不是钱,是工分。干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工作量,却只给她算半个人的工分。工分关系着一家好几口人能分到多少粮,怎么能不争?争了也没用,总之是吃亏。所以我妈从来不信“农村人淳朴”那套鬼话。
生了我之后几年,因为太想孩子,进城在我爸单位做了临时工。八十年代的农民工、临时工有多吃苦也不用说了,反正有正式编制的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而她们是高温天气照常作业,重体力活男女一样。
后来她靠自己考出了电焊工证,大夏天焊完半天钢模,可以回家陪我吃饭、打牌、玩游戏。暑期一个人关在家里的我当然乐不得,只不过那时我不知道好运因何而来。
我估计那时候她的指望大概是等到哪一天,单位有转正式工的名额,她排队总能排上。她不可能想得到的是,正式工的名额等不到,等到的是改制和下岗。
从我上初中起,到我大学毕业,她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有时候运气好,手头宽裕,多了一点钱都变成了好吃好喝,进了我的嘴。
最凄惶的大概是她觉得小生意也做不出头,退休也不敢指望,给人站店的那几年。站店站到双腿水肿都不敢要求休息,雇人的张嘴闭嘴年龄歧视,一个月几百块钱都怕从此再也拿不到。
后来我小舅出钱给她买了养老保险,再加上阿当出生,她才狠了狠心,不做了,到上海带外孙。等到阿当上幼儿园,我爸也退休,她反而空出手来,试水做家政。开头还担心自己年龄会被歧视,到后来她已经确定,雇主们在同一个市场上找不到比她更好的选择。几年下来,只有她辞雇主的,没有雇主辞她。到现在,上海的前雇主们还时不常地打电话来试探机会。
等到我们2019年出国,我父母回了家,我妈也算打开了新天地:她可是在上海干过的家政从业人员!
以前给她几百就能让她站店一整天的老板,现在要出高得多的价钱请我妈去干半天,全家看见她还非常客气,逢年过节送礼。我妈在忙完他们家老大的婚礼(在家办的)之后宣布不干了,事太多,换个人家做做。
所以我说呢,去他大爷的人口红利。我妈从小到老,吃够了所谓“人口红利”的亏,不管她多努力,制度歧视加任由资方挑挑拣拣的“人口红利”,她在劳资市场上就是永远的弱势。
直到现在。宏观分析师们哭着喊着人口红利没了,她才真正享受到了劳动者的职业尊严。没有人可以用年龄去歧视她、随意打压她的劳动价值、贬低她的人格、伤害她的自尊。
她的每一分收入,都是因为她饭做得好、清洁做得到位、会(相对科学地)带孩子,会替高龄老人着想(在疫情期间帮老人买菜)。年龄算什么?先在市场上找找能不能找到做同样工作还同等敬业的人吧。
人口红利,狗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