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驻扎晋江女频的码字女工苏珊,在早七晚十坚持日更,却只能拿两千块底薪的时候,忽然顿悟了:与其在千万人摸爬滚打的网文江湖里翻滚,不如另辟蹊径,去写写土味微短剧。
毕竟,市场那么火,没准就赚钱了呢?
若是在几年前,提到快手短剧,苏珊也只会露出三分凉薄、三分嫌弃的神情。可大清亡了,世道变了,苏珊刷着有几千点赞的微短剧,不动声色地做着一只快乐的土狗。
倒也不光是为了获得追剧的快乐,她在分析爆火微短剧的结构,以便更好地优化自己的剧本。
决心转场进入微短剧赛道发光发热后,苏珊已经投出四五个剧本,收到回音完成合作的有两个。
其中一个是恐怖惊悚的类型,2~3 分钟一集,一集 1000 元剧本费用。苏珊写了 12 集,赚到了 12000 元稿费,比在晋江搬砖来钱快多了。
微短剧指的是那些单集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的网络剧,时间短、节奏感快,包袱密集。它也不是啥新概念,几年前就有,但一直不温不火。今年初,一部《大妈的世界》将人们的关注点重新拉回微短剧身上。
《大妈的世界》是鹅厂出品,一集只有 5 分钟,但五分钟内全程爆梗。盲盒、网恋、追剧党、你妈觉得你饿、网购、大数据监听、摸鱼、阴阳合同、推销保健品、锦鲤 ……
有用户评论说,5 分钟笑了 200 次。
苏珊寻思着,这比写网文简单多了啊。当年《甄嬛传》剧版火遍大江南北,原著作者靠影视改编权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她才决定踏足网文领域。
征途既起,苏珊想,深耕打基础不是问题。但现实是,人还是适合做站在风口上的猪,网文的油水,显然是属于过去那波作者了。
而微短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并且一跃成为网友们的电子下饭菜。快手土味短剧《这个男主不太冷》合集总时长不到 50 分钟,播放量却高达 9.8 亿。
有人投入六七万,靠着流量分成,赚了一百多万。超 2000% 的投入产出比,谁看了能不心动,于是,许多人抱着 ”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的心态入行。过去三年,微短剧的年产量从几百部激增至今天的几万部。
在发展初期,各类平台都有招募微短剧编剧或演员的信息。苏珊从这些大大小小的信息渠道中找到合作方。有的甲方要求你直接往邮箱投完整的本子,有的甲方则是微信沟通试写,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苏珊吃了不少亏才摸清门路。
不过,苏珊明显感到微短剧市场化的信号。她入行时,客户对本子还不怎么挑剔,照着几个符合人体 G 点的模板往里填就行。
但随着腾讯、快手等一批正规军的加入,微短剧也开始卷了起来,制作成本翻了几十倍,素人演员变成了网红明星,不再是作坊式的打打闹闹。
微短剧的盈利模式也在日渐明朗,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平台分账,现在多出了广告收入。快手旗下的广告平台对微短剧植入广告的费用,给出了每集 20 万元的报价。剧中的演员火了之后,还能直播带货,堪称完美闭环。
对快手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而言,微短剧的出现也增加了自身用户的黏性。不少微博或其他平台刷到快手土味短剧搬运的人,都为了追剧下了快手。
网剧和微短剧,也不过是时长和剧情节奏上的区别。相比传统电视剧 30~45 分钟一集的时长,微短剧更适应人们碎片化和快节奏的娱乐生活,比如坐地铁 15 分钟就能看 2~3 集。
一集 5 分钟的微短剧,删去片头片尾,真正留给用户的时间并不多。微短剧的节奏更快,内容也更精悍,几分钟内便要把梗和冲突安排妥当,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不小心就加入了葬爱土味家族。
不过,在投资成本上,微短剧却是实实在在地少了。一部微短剧,以 24 集为标准,投入资金的平均水平一般是 120 万,最高也就 150 万。也就是说,只要 5 万元,就可以制作出一集比较精良的内容了。
而最初的网络电影,时长 60 分钟,投资大概在 50 万~80 万,每分钟投资 1 万~2 万。这笔钱,换成拍一系列微短剧剧集,自然更加划算。
在影视行业,拍摄成本与时长挂钩,一部 24 集的微短剧剧集,拍摄周期是 2~3 周,不会把战线拉得很长。
除此之外,微短剧在布景、服装、场地、高级器材以及人员上都是能省则省。例如预算少的剧组,就在拍摄基地拍,或者蹲大组拍摄后的布景,塞点红包延用几天。
微短剧的主要角色,一般直接给打包价,3 万包到拍完,苏珊听过的最高价也就 5 万。次要角色按天算,一天 300~500 元。
影视行业公司,鲜少自己拿钱投资拍摄,微短剧也不例外。通常,公司在找到编剧、定好剧本后,会和投资者沟通洽谈,甚至在投资之前就在和资方沟通了。
由于市场通常是定好剧本再联系资方,而公司不愿意垫付太多剧本钱,因此编剧收到的剧本费不高,也很难结算。这也是苏珊入行后才体会到的。
有些影视公司确定拍摄特定类型的微短剧后,会在短期内爆发式量产,流水线一般操作。而微短剧不仅拍摄周期短,播放周期也短,分账和回款周期以月为单位。
因为投入低,直戳爽点,回本快,微短剧分账金额破纪录的间隔变得越来越短。从 500 万到 1000 万花了一年多,从 1000 万到 2500 万却只用了几个月。
有内容追求的微短剧,靠口碑出圈;剧情和拍摄质量低的,有时也能靠被骂获得流量。流量为王的时代,许多公司依据土味短剧中狗血、爽文的特质,攒出撞上霸道总裁、手撕绿茶、逃离绑架、狂甩支票、确诊脑癌的一条龙情节。
苏珊与甲方探讨剧本的时候,常常碰到资方用数据告诉她,什么样的剧本才是好剧本。一个想做内容,一个渴望流量,大家对好剧本的理解立场天然不同,但总归是在打工,苏珊只能向市场规则屈服,写出一集又一集狗血反转剧。
近两年,苏珊明显感觉到微短剧赛道拥挤了起来。
一边是 MCN 机构为了推出自己的红人,来到微短剧赛道打造人设,一边是网文平台借助自身的小说资源,欲分羹一杯,还有各类视频平台手握巨资,杀入了微短剧战场。
入场的玩家多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占据先机的个体,和把握资源、自带流量的行业头部,腰部以下的几乎全都沦为牺牲品。视频平台依赖算法推荐,剧本的套路往往很雷同。
没有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到最后变成了拼阵容、拼画面,钱花出去了,但又回到老一套的电视剧逻辑中,没有啥本质上的变化。
苏珊入行时间不久,但已经清清楚楚感受到这样的趋势,微短剧的市场化必然让现在有些散乱的局面重新洗牌,她想跳到大一点的网文平台,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更多的时候,苏珊在考虑编剧的未来是否还可靠。半路出家,只是依靠网络接触可真可假的资源,对于苏珊来说并不稳定,何况市场瞬息万变,今天火的是微短剧,明天可能就是凤梨酥。
为了做编剧,她去北京漂了一阵儿了。但她很快发现,这个行业 90% 的钱都被 1% 的公司和人赚了,自己是否能成为那 1% 还是未知数。而不留在北京,可以接触到的资源和机会又太少。
并且,当苏珊真正摸到一点这个行业的边后,她才明白,文字的掌控力不等于编剧的素养。
建筑行业的设计师,画画不是重点,懂得力学、材料、美术和空间,才是建筑行业的本质。
而编剧,除了能写作,还必须懂得影视的基础。
声、光、色是最基本的内容。声音匹配、动作匹配、形状匹配、色彩匹配和剪辑也是后期需要精进的东西。看似没有门槛的微短剧,细究起来,并不是融几个爆梗,拍几个土味视频就合格了。
尤其在蓝海变红海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专业资本涌入微短剧市场,占据行业头部。这时候的微短剧就成了面上的一两个胖子赚到现象级的钱,然后吸引其他的人涌入市场做炮灰。
上游大规模批量生产,但观众也不可能天天看剧情大差不差的微短剧,供过于求,市场已经开始了优胜劣汰的进化。
前两年,苏珊在这个微短剧上,见到了她在网文网站驻扎时所没有出现过的潜力,收获了此前没有的机会,但随着市场越来越正规和拥挤,最终,大家拼的可能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资本与运气。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2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