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羽言
三四年前,有一次老同学聚餐,吃过饭,有同学提议转战下一场,我不打算参加,就推辞说要回家了,小孩习惯了要听我讲故事才睡觉。
当时就有个男同学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说「带小孩不应该是女人的事吗?你还是不是个男的?」
只能说惯性思维害死人,平时身边的哥们,基本上都是「儿女心」比较重的,当时真没想到这种习惯性的说辞会引起对方这么大的反应。
养孩子明明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可为什么很多父亲觉得就应该是妈妈的事?
因为他们有条件不管孩子,而且已经习以为常。
「升米恩,斗米仇」、「救急不救穷」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 对别人的好,不能让对方形成习惯、养成依赖、觉得理所当然。
老婆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完全不需要老公参与,老公就会觉得「顾家是不必要的。」
男生无条件满足自己的追求对象,就会变成「备胎」、「舔狗」,到最后变得一无所有。
妈妈过于心疼孩子,孩子一哭就满足,就会养出一个「熊孩子」、「白眼狼」,到最后反噬自身。
女儿不做家务,偶尔做一次就会摆脸色。
不是因为她「懒惰」,而是从一开始你们就让她「不需要做」、「不要做」,这么多年下来,她已经形成了一个观念「家务不是我的事,不应该让我做」。
回想当初,从女儿两三岁开始,是不是什么要抢着做?
看到你扫地:「妈妈我来,妈妈我来。」
看到你拖地:「妈妈我来,妈妈我来。」
看到你洗碗:「我也要洗碗,我也要洗碗。」
你那时是不是这么说的:「你还小,你弄不好?」
看到你叠衣服,她一脸兴奋的跑过来,伸手就把衣服弄得乱七八糟。
看到你洗衣服,她一脸好奇的把手伸过去,揉了一把衣服,开始玩起水来。
你是不是对她说:「别捣乱,自己玩去。」
到上学之后,你已经几乎看不到她参与家务的积极性了,她只会偶尔收拾一下自己喜欢东西。
也许你又会说:「好好学习,不要搞来搞去。」
「你搞不好、你捣乱、学习才是你的任务……」这就是好多好多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信念。
后来,孩子长大了,你发现「孩子为什么这么懒?」你越来越看不下去;后来,「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出来了,甚至以后还很可能要考试。你需要孩子有「劳动意识」,她本来也应该有「劳动意识」,可她确确实实已经没有「劳动意识」了,怎么办?你的焦虑和不安更明显了。
每一种优质的关系,都是双向奔赴的。
好的夫妻关系,从一开始就应当是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挣钱也好,养娃也好,都需要双方共同参与、一起付出;
好的恋爱关系,从一开始就应当是相互付出、相互尊重,否则迟早失衡,即便勉强进入婚姻,也大多一拍两散;
好的亲子关系同样如此,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 / 她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 / 她应该获得尊重,也应当承担合适的责任。
从想做家务开始,我们就应当给孩子机会,给孩子犯错和练习的机会(如果不经过犯错和练习,没有人能考到高分),一开始做不好是正常的,让他做才重要。当孩子不断参与家务,他会习以为常,会觉得「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具备「劳动意识」,他们的「劳动意识」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从没有破坏过他们的「劳动意识」而已。
可是题主能怎么办?孩子的「劳动意识」已经被破坏,该如何重建?
我见过不少爸爸,原本是从不愿意带孩子的,后来却能和孩子打成一片,说起孩子来,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怎么做到的?
无一例外,都是从妈妈撤出「战场」开始的。
一开始,妈妈们也极其不放心,觉得爸爸带孩子简直「要命」,可是强忍着不看、不问。给自己安排出不得不把孩子丢给爸爸带的「机会」,比如考试等等。
虽然爸爸们刚开始都怨声载道、脑壳冒火,可他们也没逃过一条定律:谁痛苦谁改变。两三个月下来,他们越来越得心应手了,父爱,这种在陪伴中产生并茁壮成长的感情越来越浓郁了。
想让孩子做家务,首先应该和她聊一聊,说清楚家务是每个人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参与,之前一直不让她做家务其实是妈妈的不对。其次,规划好全家一起参与家务的范围和时间,安排里一定要包括爸爸,不然的话,孩子会问你「凭什么爸爸就不用做呀?这不公平。」请和爸爸商量好,既然是义务,就不应该找理由推脱。
再然后,不要总是在意孩子的脸色,你要的只是孩子「做家务」,而不是「开开心心的做家务」,先出门,后面才能考虑如何走远,不是吗?先改变行为,持续的行为自然会改变孩子的思维。
另外,注意控制自己,别总是看孩子哪里没做好(慢、差、懒),盯着孩子的进步(今天主动参与进来、做事有顺序、擦的很仔细),描述这些进步,给这些进步点赞。
从改变行为开始,不断给孩子提供成就感,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来源:知乎日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3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