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再次奏响夜曲,谁在用 QQ 音乐播放一曲《红颜如霜》。
周杰伦新专辑昨晚提前亮相,目前销量已经超过 400 万张,成为中国内地首张销售额破亿的数字专辑。
不知道写歌的人是否满意,但听歌的人则心情复杂。有人期待回忆中的周杰伦风格,有人则怒斥周杰伦抄袭周杰伦,专辑上线后 #难听# 突然空降热搜第一。
上周《最伟大的作品》MV 发布后,周杰伦已经被不少人认为太过狂妄,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22 年前,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歌手自诩完美主义者,将自己的名字作为歌词唱了 20 多秒,人们觉得可爱有趣。
22 年后,一个斩获所有大奖、留下大量经典的乐坛天王,唱一句「世代的狂 / 音乐的王」,遭遇口诛笔伐。
人们到底在期待一个怎样的周杰伦?
周杰伦还是不是那个周杰伦?
以及那个每次都会被提及的拷问:周杰伦江郎才尽了吗?
「方周合体」中国风依旧,周杰伦却再回不去了
从昨晚周杰伦专辑上线开始,我已经将五首新歌听了不下 50 次。
这次除了《还在流浪》外,其余新歌都尚未发布新 MV,也可以像回到那个 MP3 的年代,完全用耳朵来聆听。
一曲《红颜如霜》带回了周杰伦方文山久违的中国风,这种将 R&B 和京剧唱腔融合的曲风,依稀能看到《双节棍》里二胡和说唱摇滚混搭那样的编曲创意。
方文山将最好的词给了周杰伦,一句甚安勿念 / 你说落笔太难,红颜只得把思念结成霜,凝结过往。
一幅恋人天涯一方、无人问暖的画卷徐徐展开。
水墨画般的《青花瓷》,琴声幽幽的《东风破》,凄美离别的《发如雪》,北魏洛阳城的《烟花易冷》,方文山标志性的「素颜韵脚诗」也出现在《红颜如霜》。
这是方文山自创一种「诗歌名称」,「素颜」即为保持汉语的本色,甚至不加标点,「韵脚」即为讲究押韵。「诗作内容的铺成,首重故事与画面的经营,文字犹如电影版上映。」
当你听着歌品味歌词,或单独阅读歌词,感受都不尽相同。
本张专辑里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最伟大的作品》和《红颜如霜》,虽然《最伟大的作品》发布后大家的焦点就放在了找艺术梗上,但歌曲本身可圈可点。
音乐人 JoeCreator 就表示这首歌的打击乐风格非常新颖,踩镲在律动肆意穿插,军鼓的音调也在不断改变,这是一个 trap 风格的鼓,在现代嘻哈说唱里是非常流行的。
即使这仍然是一首周杰伦味道十足的歌,他还是将曲风进行了一些创新,比他早期的嘻哈风格更现代了。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几年「江郎才尽」的一种的回应,但实际上周杰伦可能早已经不在乎这样的声音。
20 年来对周杰伦的质疑论调,才是真正一成不变的。
2005 年,周杰伦推出《十一月的萧邦》不久,就有媒体把这张专辑批评得体无完肤,标题是《周杰伦新作缺乏新意 有抄袭嫌疑遭众口狂批》,和今天的热搜别无二致。里面的观点你也一定似曾相识:
概念 —— 专辑有萧邦之名,无萧邦之实
灵感 —— 周董太忙,只顾赚钱忘了音乐
作品 —— 歌曲让人失望,更有抄袭之嫌
销量 —— 尽管骂声不断,销量依然猛涨
当然这并非代表新专辑像《十一月的萧邦》是被看走眼的遗珠,只是远未达到不堪入耳的「垃圾」水平,倒是很多批评像套模板十年一日重复着一个观点。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众批评声中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次很多人的感受是,周杰伦的嗓音大不如前了。
大批歌迷不约而同感叹:「如果是当年,这首歌的高音……」
音乐博主 @ LiveMusic 现场 认为周杰伦的嗓音沙哑到需要喝一百瓶胖大海的程度。甚至在很多主歌中用说唱代替,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嗓音的问题。
这点其实有迹可循,知名音乐博主 @Jason - 老湿盘点了周杰伦历年的演唱会,发现周杰伦 2016 年 - 2019 年开了 120 场演唱会后声音就彻底变了,机能断崖式下滑,已经很难听到声音的闭合力度,基本很少碰 G4 以上的高音了。
像周杰伦这样的歌手,或许可以用更成熟的技巧或改变风格来弥补嗓音状态的下滑,但的确很难像以前那样唱歌了,即使依然有着天马行空的编曲创意,也不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声音实现。
如果你还用巅峰时期的唱功要求周杰伦,说一句「难听」也有你的道理。但也像后台一位读者说的,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该是传递情感吧。
每一个听众都可以在词曲中找到自己内心那一份独一无二的情感,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若总是只有所谓的专业乐评,而让歌曲失去音乐原本的珍贵语言就太可惜啦。
从「难听」走过来,他已经无视「难听」
周杰伦遇到「难听」的评价,早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横空出道时,就曾因为「咬字不清」被很多人吐槽,还被乐坛嘲讽其「结巴」,这从《JAY》《范特西》到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发布时几乎到了顶端。
但「难听」又怎样,当时它就是新,就是酷,周杰伦独创的唱法,反而被很多年轻人所崇拜。
尽管当时的华语乐坛群雄逐鹿,但从来没有一个歌手敢这样唱歌。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里,哪家都曾会飘出周杰伦的歌声。
和现在很多流量明星最大的区别是:不管你说他长相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偶像,还是唱歌一个词都唱不清,他每张专辑都会拿下乐坛顶尖奖项,总是用实实在在的好作品说话。
出道即巅峰,导致伴随至今的,是我们对周杰伦巨大的期待。
他的每一首歌,以及每一张专辑,都会被全民围观。
这次新专辑发布前 6 年,2018 年 1 月的单曲《等你下课》,周杰伦被骂新歌「难听」,同年 5 月《不爱我就拉倒》,被网友吐槽歌词土味油腻,一句「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更让周杰伦的「哥式文学」逐年被「发扬光大」。
这首单曲评分低到只有 4.2 分,周杰伦回怼道:「这是周氏幽默,不爱我就拉倒。」
2019 年《说好不哭》,不仅歌曲口碑惨淡,豆瓣短评一句「难听到哭」获得靠前的 3052 个点赞。
2020 年的《Mojito》难听说的倒不多,「普通」「没有任何进步」等关键词又被热议。
《最伟大的作品》上线后,因为歌名更让一些对歌曲并不认可的人评论道「就这?」,不过从周杰伦敢给专辑定下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早就视「难不难听」为浮云了。
之前周杰伦领奖时,有乐评人批评他的音乐很粗糙,周杰伦上台领奖时直接回怼:
我就是要这样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
「神坛」之上,所有进步都被视为理所当然,所有争论都会被无限放大。
「难听」这个热搜词,就像一个无限循环的魔咒,每当有热门歌手发新歌时,总会不时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已经近 50 亿。
那些歌总是让人听不懂却大受震撼,「难听」的词条背后,就像是对当下华语乐坛永无止境的讽刺和失望。
当这口警钟每次在手机上敲响,就在提醒我们此刻对流量疯狂侵袭的讽刺和失望,对歌曲轻浮浅薄的讽刺和失望,对创作匆忙流水线的讽刺和失望。
好听还是难听,每个人都有自己审美和评判标准,无可厚非。
但以大众标准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分为感性和理性的两个层面来看:感性和每个人的主观体验有关无从判断,而理性的部分,至少还有一些可以讨论的空间。
当「难听」这个词降临到周杰伦头上 ——
我们可以思考,一首歌的听感背后,我们最基础是否有去关心:它的歌词、唱法、旋律、节奏、设计、制作等等,整体的质量都有用心去做好吗?
重塑乐队就曾经这样评价自己「难听」的歌:
就算是感性部分,你也可以轻易感受到歌手努力传递的部分。
如莫扎特所说,「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我把欢乐注入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如果你也有一刻觉得,周杰伦「一直在重复自己」「没有突破和惊喜」,甚至直接一句「难听」否定一切,不可否认的是 —— 周杰伦也不是超人,只是人生阶段和他选择的生活不一样了,他还在发专辑,已经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就算是这次被人戏谑是「欧洲小品荟萃」「小时代 5」的《最伟大的作品》MV,背后也耗时 1 个多月,周杰伦请了 18 位奥斯卡金像奖级别的特效制作团队人员,花费 1350 万元完成,这也创下了周杰伦 MV 成本的最高纪录。
关于周杰伦为什么 6 年才出一张专辑,方文山在最新采访中回复道:
创作很难用时间去约束,太制式化就像工厂生产了,创意的自由度就没有了。如果要限定在一个时间内把几首歌写完,就有点像交作业的感觉。
而且六年来周杰伦也帮了很多人写歌,也发表了很多单曲,这些歌加起来也有十首了。
虽然专辑最终确实是延迟了,但绝对不是刻意的,我们可以说是「求好心切」,最后出来的是好的东西就对了。
如今的周杰伦已经 43 岁,出道近 22 年,他不仅有音乐,也会拍电影、上综艺、打篮球、喝奶茶、四处旅游,还有了自己的家庭。
千禧年的天王天后们,有带娃的,有养老的,隐退的不在少数。
虽然近 6 年来,周杰伦只出了一张专辑,但每年都尽量出一两首单曲 —— 可能是为了照顾苦苦等待的歌迷们,可能是为了继续在华语乐坛传唱下去,可能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他们记忆中的周杰伦依然还在。
最新的 5 首新歌里,你可能感受不到创新、颠覆、尖锐这些关键词,但可以听到很多过去歌的影子,他在随处可见的细节中提醒你 —— 他还是那个周杰伦。
对待音乐,他依然自信、认真,但也变得更加自在、从容了。
如果说过去的周杰伦追求的是先锋性和引领性,现在的周杰伦更追求的可能是自在感和普适性。
爱范儿读者 Fevers 向我们表示,他现在听得多了就不听周杰伦了。
觉得现在周杰伦出的歌审美还停在 20 年前,新专辑保守,中规中矩,及格线水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音乐,音乐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遇见的过程。
你在 18 岁遇见了周杰伦,你现在还能听到他的歌,还喜欢听他的歌,无论对周杰伦还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来源: 爱范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3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