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理想 L8 正式发布,李想:这个世界上之前没有这样的车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胖飞同学

刚刚,理想正式发布了理想 ONE 的换代车型理想 L8。和以往的发布会画风不同,理想开场大谈技术,似乎在用行动回应外界对于理想「没有内涵」的质疑。

何小鹏曾经说过,「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非快消品行业、2c 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

nimg.ws.126

面对类似的质疑,理想这一次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自主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三个方面,希望通过复盘多年创业下来的积累堵住舆论的嘴。

比如自研的五合一电驱、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芯片、空气弹簧、中央域控制系统、智能驾驶等软硬件……

从发布上不难看出,在「奶爸」的定位之上,理想希望让外界对其建立起「技术车企」的新印象。介绍完三个方面的积累之后,李想说:「谁说造车新势力不会造车?」

在铺垫了这么许多之后,今天的主角 L8 登场。可「换汤不换药」的是,我们没能直观地在 L8 上看到理想上述的技术呈现,更多的还是理想这家企业对于家庭奶爸用车的思考……

沙发、大彩电… 傻傻分不清的 L8 和 L9

如果你对理想关注不多,那么你是很难从外观上去明显区分之前发布的 L9 和现在的 L8 的。

作为理想 ONE 的换代车型,L8 采用了 L9 几乎雷同的设计语言,最明显的差异化体现无非就是车身尺寸方面了。

L9 的三围是 5218/1998/1800mm,轴距 3105mm;L8 是 5080/1995/1800mm,轴距 3005mm。

李想曾经对两台的定位给出一句精准的描述:L9 如 180 平米大三居、L8 如同 120 平三居室。用房子比喻汽车,这在汽车营销史上并不多见。

如我们前方记者 @阿肥在 L8 的静态体验中所反馈的,L8 就像青春版的 L9,理想通过精准的「刀法」把两台车进行区分。

不光有 L9、L8,理想接下来还有 L7、L6。四款车尺寸各异,价格上层层递进填满了 30-50 万这个价格区间。李想介绍说,L 代表增程平台,数字代表级别。换句话说,数字越大代表定位越高,「户型」越大,价格也更高。

这个策略有点像苹果,也和传统车企的产品划分颇为类似(比如宝马的 X 系列)。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巧妙的刀法去将同一品类的车型进行精准划分。

理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同于运动、家用这些传统的个性区分,理想的每一款车似乎都对「家庭用车」有着颇深的执念。

在个性层面上,至少目前的 L9 和 L8 是让我摸不清头脑的。

和苹果逻辑更为相似的是,L8 不再像理想 ONE 一样单一版本打天下,理想将 L8 分为了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新车共两个价格,Pro 是 35.98 万,Max 是 39.98 万。

那么这四万块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儿?

理想并没有在传统配置上动刀,所谓 100 项的标配配置都公平地给到了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主要差异只体现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个方面。

相比 Max 版的座舱,Pro 版少了一块 15.7 英寸的 LCD 后排娱乐屏、双 8155 变成了一枚、扬声器少了两个、系统运存从 24GB 缩减为 12GB、存储空间也从 256GB 砍到了 128GB。

相比 Max 版的智能驾驶,Pro 版没有 128 线的激光雷达,算力芯片也有双 Orin 变成了单颗的国产征程 5、800W 像素摄像头也由 6 颗减少到了 1 颗、2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则从 5 颗增加到了 9 颗。

仅从这些硬件差异上来看,理想给出的四万块差价并不过分。更高的硬件水平自然也就意味着智能化的上限更高,至于到底值不值,还是得都从你的实际需求出发。

对比 L8 和 L9 的配置表,我们发现所有的项目几乎是雷同的,L9 仅仅比 L8 多出了香氛系统和车载冰箱,以及 L9 的所有前后排屏幕都是 OLED,而 L8 是 LCD。

简单地说,L9 有的,L8 基本都有。

相比之下,L9 的售价是 45.98 万,比 L8 Max 还要贵出 6 万块。如果抛开尺寸上的因素,L8 的性价比似乎要比 L9 高出许多。

李想说:「L8 之前,世界上没有这样的车。」我想这句话之前还必须再加个定语,「除了 L9」。

配置表雷同之下,唯一的未知数就在行驶品质上了,这六万块的差价在配置之余究竟有多少能体现在车辆的机械素质上,这个只能在我们试驾完 L8 之后给出答案了。

目前已知的是,在影响驾控层面的动力和底盘两项上,L8 和 L9 也是趋同的:

两台车都是 330kW 的总功率和 620Nm 的总扭矩;

1.7kWh 的电池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悬架形式也看上去一样;

80mm 可调的空悬更是两者的标配……

同样的配方下味道如何,就看理想工程师的刀法了。(如果我是 L9 的用户,我肯定是希望存在差异的)

不过在这看似「左右互搏」的产品格局下,率先发布的 L9 在销量上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李想在发布会上说,L9 在 9 月份的交付量已经突破了 1 万台。至于 L8 上市之后会不会对市场正热的 L9 产生冲击,我们还得继续观察。

L8 之外的 one more thing

在发布会的尾声,理想抛出 one more thing:L7。

虽然以 7 字命名,但 L7 很难说是像 L8 一样的全新车型,它的出现甚至让原本雷同的理想产品线变得更加「内卷」。

L7 三围 5050/1995/1750mm,轴距 3005mm,仅仅在车长和车高两项比 L8 略有缩减。细微的尺寸差异下,L7 的定位是一台五座车型,但李想的说法是「绝不是六座改五座那么简单」。

不过诚实的配置表却在账面上「揭穿」了一切……

和 L8 一样,L7 同样分为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价格分别是 33.98 万和 37.98 万。两个版本的差异也是和 L8 几乎保持一致,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至少从配置表上来看,L7 和 L8 只存在座位数的不同。除了后排宽大的中央扶手可以放下,让整车变身大四座,我实在很难理解李想所谓的「不是简单六座改五座」的说法。

仅因为座椅数的不同而划分一个新车型,理想的产品规划究竟是如何考量的,总让人有些一头雾水。李想说,新车会在今年广州车展正式亮相,到时候我们再去找不同吧…..

无论是 L9 还是今天的 L8 和 L7,我很难在这三款车上看出鲜明的个性差异。抛开未知的驾乘体验,甚至可以说它们是趋同的,是同一部车。

理想通过精准的刀法把不同尺寸的产品密集覆盖到了各个价格区间,这种试图收割各个层级市场的「车海战术」颇有些传统大厂的味道。

数码界常被人诟病「科技以换壳」为本,这一次理想甚至连壳都懒得换,只是在尺寸上精准下刀,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多少是有些残忍的。

就在理想发布会结束之后,有车友在群聊中这样说:

来源:电动星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37371.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