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圈发生了三件小事,放在一起看,还挺有意思。
第一件事,是周冬雨被骂。
金鸡奖开幕典礼上,她和杜江作为演员代表致辞:“这十年,是中国电影的好时代;在中国,是我们电影人的福地。”
其中后半句是周冬雨说的。
严格讲,这是一个病句,应该把“在”字去掉才对。但这只是小问题,被广大网友抓住不放的大问题是,“你周冬雨怎么好意思这么说?”
毕竟,据不完全统计,周冬雨至少有7 部电影还压在箱底。包括《坚如磐石》《平原上的火焰》《朝云暮雨》《鹦鹉杀》《热搜》《燃冬》和《长空之王》。
因为在网友们看来,她说出这番“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话,太过讽刺。
但我倒觉得,这事儿骂不到周冬雨头上。
一方面,那只是开幕式的一个环节,是仪式的一部分,安排谁去,谁都要说一样的话。周冬雨不说,也自有赵冬雨、王冬雨去说。
另一方面,这话要是别人说,恐怕没什么说服力,偏偏周冬雨说,有几分道理。
毕竟回首过去十年,周冬雨无疑是时代的宠儿。她以谋女郎身份出道,2016年凭借《七月与安生》摘得金马奖,三年后又凭借《少年的你》斩获金像奖、金鸡百花奖,成为继章子怡、周迅之后的第三位“三金”影后。年纪轻轻就有这等履历,令人艳羡。
哪怕到今年——这个电影圈人人叫苦的年头,周冬雨依然忙碌。她在1月份刚刚杀青《燃冬》,马不停蹄,进了《热搜》剧组,4月杀青后,又无缝衔接,去拍了《鹦鹉杀》,忙得不亦乐乎。尽管这三部电影何时能上映是个未知数,但至少作为演员,她过得很充实。
这就是她最好的时代。
继《少年的你》之后,周冬雨只有三部电影问世。分别是与之同年(还稍早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去年底的《穿过寒冬拥抱你》,以及今年七一档的《你是我的春天》。三部无一例外,都是主旋律拼盘,一个国庆献礼片,两个抗疫片,而周冬雨在其中扮演了两次护士、一次患者。
然而,无论从哪个层面说,她依然是幸运的。毕竟,她还有戏演,还有工开,她的演技还有用武之地。尽管,这些年过去,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金马奖已基本消失于大陆视野,金像奖也已渐行渐远,主流电影以外的其他电影都如履薄冰、进退维谷,但好在,还有铁打的主旋律和不变的金鸡奖,热烈地需要她的表演。
因此,当她站上金鸡奖的舞台说出那段话时,无疑是真诚的。
或者说,也只是另一场主旋律的表演而已。
而且在我看来,问题并不出在周冬雨身上,而是出在杜江身上。试想,要是换成吴京,同样的一段话,将瞬间变得无懈可击。
不信,你用京哥的声音细品:“这十年,是中国电影的好时代;中国,是我们电影人的福地。”
是不是立马顺耳了许多?
02
第二件事,是75块钱票房的闹剧。
事情经过,大家应该都有耳闻。总之就是网络上疯传一张图,上面列了11月初上映的几部奇奇怪怪的国产片,其中一部《林深时见麓》,上映当天只有两位观众,票房仅有75块。
更搞笑的是,一场认亲大会随之上演。先是其中一位观众亮明身份,说自己就是冤大头之一,还调侃当时买票花了70块,不知另一位是怎么用5块钱搞到票的;很快,另一位观众也现身说法,称自己是不小心点错了,去退票,被扣了5块钱的手续费。至此,70+5,票房谜案告破。
正当网友们纷纷转载、笑得前仰后合时,反转来了。
据猫眼披露,《林深时见麓》的首日票房根本不到75块,而只有56块,其票价为28元,确有两位观众。
至于那两个站出来认亲的观众,多半也只是在开玩笑。但就是这个玩笑,却成了最近国产电影最火爆的话题。可见,电影本身已无聊到什么程度。
从这之中,我们更能看出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态度。其实只要稍微想想,就能发现整件事的荒谬之处。但我们都相信了这个故事,甚至愿意相信更荒谬的版本,比如,这75块钱,是有个单位团购了15张票,然后退款导致的……我猜想,当时只要有人这么说,大家也会信。为什么?因为这整件事的起点太荒谬了,而一件事但凡有一个足够荒谬的起点,后续再怎么发展,就都不为过了。
而这个荒谬的起点,就是那个片单。总之,不用看电影,光看海报,就知道是些什么货色。
在这个国产电影的存亡时刻,观众大量流失,影院大面积倒闭,整个行业亟待救市之时,我们却只能拿出这样一份片单。这还不够荒谬吗?
所以,自打这个片单一出,它就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而网友们之所以这么配合,这么投入,有人扯谎,有人鼓掌,也无非是想把这个笑话闹得更大一点。
03
第三件事,有点惨烈。
我也是昨天看金鸡奖直播的间隙偶然刷到的,只见视频中,一个影院经理大喊着:“电影人活不下去了,不干了!”然后一刀一刀划下去,割开了影院的幕布。
他是在自毁影院,且已不是第一次这样做。
那一边,金鸡奖仍是一派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人们一个个穿上最鲜亮的礼服,款款走上台来,眼睛死死盯着提词器,生怕说错一个字。他们是一群电影人,我们时常在大银幕上看见他们,但此刻,在这个国产电影的最高殿堂,他们却怯生生地,都像是客人。
最终,他们把最高奖给了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那部电影,这一点也不意外。毋宁说,这就是这场盛会存在的意义。
但吊诡的是,当国产片的单片票房不断突破30亿、40亿乃至50亿的当下,却还是无法阻止影院正在一家家倒下。
这场盛会的气氛越热,割向银幕的那把刀就越冷。
04
前文谈及的一人之言、一场闹剧、一家影院的倒闭,皆是小事。
但如果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2022年的中国电影,能想起的只是这一桩桩小事,那只能说明,那一年的中国电影,出了大事。
我之所以把这一件件小事列下来,是因为我还相信电影的力量。
蒙太奇理论告诉我们,电影可以依靠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突,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对撞,辩证地呈现意义。所以我想,当这一件件小事被呈现与并置时,诸君自会有一番解读,胜过千言。
讲完了小事,说一点大事。
前不久,在主管部门组织的座谈会上,众多老戏骨都出席并作了发言,其中有两位著名的陈姓明星。
其中,第一位谈到了中国式电影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多拍中国式的电影,拍出我们的个性,拍出中国文化的自信。
而第二位说,我们的电影事业就是为了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对于二位的发言,我表示同意,但又感到很疑虑。
我总以为,现在中国电影的问题,不是太缺乏中国特色,而是太具有中国特色了。我们应该少拍中国式的电影,先多多地把“电影”拍起来才是。又或者,我们可以去凸显差异,但实在没必要给这份差异再强加上一份优越感。因为优越感的背后,往往不是自信,而是自卑。
至于为了人民,话是不错。但人民是谁呢?怎么叫为了人民好呢?谁又有权力来决定这些事呢?
至少,我们都该明白一点。
当电影不再丰富多彩,当观众不再走进影院,当影院一个个关门大吉,当导演开始抱怨无处去谈艺术时,那些煌煌大言,又该立于何处?
(文/子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3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