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为什么每个朝代的正史都要由下一个王朝来修订?

1.jpg

作者 / 于朝阳

什么叫正史?

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且被官方正式承认为正史。

清朝以后,我们常说的正史,一般是清朝乾隆皇帝诏定的二十四史为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正史对应的是野史?

不是。

《隋书・经籍志》“史部” 分为 13 类:

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四库全书》“史部” 分为 15 类:

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正史作为官方认可或统修统编的纪传体史书,对应的是编年等另外十几类,而不是野史。

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

它的内涵,一是纪传体,二是官方认可。如果不是纪传体,即使再是官方主持编修,再是史学大家主编,再是史料价值巨大,再是万古流传的煌煌巨著,如《资治通鉴》,它也不能叫 “正史”。

所以,正史说的是一种体例类型的史书。而之所以要被官方认可,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政权合法性传承的潜在叙事,存在意识形态意义。

什么时候开始有正史的概念?

唐朝。

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唯《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三国志》及范晔《后汉》,虽有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读之可知。梁时,明《汉书》有刘显、韦棱,陈时有姚察,隋代有包恺、萧该,并为名家。《史记》传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唐朝开始,朝廷才开始有官修前朝史的传统。从此是依据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的纪传体作为正史体例。所以,正史的概念其实出现得很晚,唐朝才有。

正史都是官史吗?

正史是历代官方所认可的史书,但不都是官修。

二十四史有官史也有私史。唐朝以前多为私史,唐朝之后一般都有官史。

八部私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南史、北史、新五代史。

七部奉诏私撰: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新唐书。

其他为官修正史。而赞誉最高的前四史,恰恰是私撰。但同为私撰,《魏书》由于受到官方干扰,反复更改,却落得后世 “秽史” 的骂名。可见,正史不代表史料价值就比非正史要高,官史也不代表比私史的史料价值更高。

《史记》后来在汉宣帝朝,得到了西汉的认可。而《汉书》则是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东汉的支持以及指导。所以,总体上正史还是依循被官方承认这一原则。

二十四史的编纂顺序和朝代顺序并不一致。按编纂的顺序以及朝代顺序分别是:

  • 西汉《史记》————1
  • 东汉《汉书》————2
  • 西晋《三国志》———4
  • 南朝宋《后汉书》——3
  • 南朝齐《宋书》———7
  • 南朝梁《南齐书》——8
  • 北齐《魏书》————6
  • 唐《梁书》—————9
  • 唐《陈书》—————12
  • 唐《北齐书》————10
  • 唐《周书》—————11
  • 唐《隋书》—————13
  • 唐《晋书》—————5
  • 唐《南史》—————7
  • 唐《北史》—————6

其实这个混乱的修史顺序,以及唐朝一朝修八史,正史的三分之一都出自唐朝的现象,就表明了,唐朝以前,其实没有正史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唐朝开始形成,唐朝在为自己塑造的新概念,疯狂补缺。

一个朝代有两部正史记录,也是唐朝开的头。南北朝的各部 “书” 多是官修,而《南史》和《北史》是私撰,后被唐朝官方承认为正史。但说起来正史源头的《史记》和《汉书》也有不小的重合。正史选定的考察对象首先是史书本身,而不是朝代。因此正史与否是以书为本,而不是以朝代为本。

结论:

正史不都是官修历史,也不都是下一个王朝为前一个王朝编修正史。只是到了唐朝以后,为前朝官修正史才成了主流。本朝的历史,如起居注等,属于档案、典章的性质。而后代的历史就是从这些流水账记录中,提炼出大的脉络,属于一种叙事性的历史总结。

来源:知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45081.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