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读到一则关于 NASA 预算超支的轶事。
有个心理学家 Jonathan Butner,被 NASA 找去研究一样东西 ——Performance Escapes。
这术语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操作逃逸”?总之,Performance Escapes 指的是某个项目本来进展一切顺利,但在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始大规模超支,怎么救也救不回来,负面影响还很大,经常会导致下游多个项目延迟,对多个部门的预算和运营产生不利后果。
NASA 找人研究的就是,这种见鬼的项目,到底有没有办法识别出来。
Butner 研究了半天,得出如下结论 ——
▍第一个结论,项目可分为三种:
①从来不超支的,
②从一开始就超支,一路超支到最后的,
③开头挺好,中途突然跟脱缰的野马一样,然后再也拉不回来的 Performance Escapes。
第一种项目当然最好,
第二种项目…… 还行,因为它虽然一开始就超支,但是反而在超支这点上变得 “稳定且可预测”,所以管理者可以比较容易地下定决心,设计并实施一些补救方案,让其他项目和部门少受这个项目的负面影响。
第三种项目最惨,因为无法预测,本来这东西浓眉大眼的长得像第一种,然后突然就变了,你以为它就是短暂地离谱一下,结果它离谱到了最后,其中的不确定性让所有人都跟着吐血。
如何在一开始区分第一种项目和第三种项目呢?反正 Butner 没找出明显区别,结论就是,一开始无法区别,“在它变坏之前,它看着一直都挺好”。
▍第二个结论,虽然项目分三种,但是预算支出的模式基本只有两种
①预算之内,预算 1 元,实际花费 1 元
②大大超支,平均超支 4 倍,预算 1 元,实际花费 4 元。
“轻微超支”(预算 1 元,实际花费 1.2 元之类的)几!乎!不!存!在!
如果一个项目出现轻微超支,要么很快能减少支出,恢复到预算之内,要么就会成为 Performance Escapes,一路狂奔再也拉不回来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4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