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Flankstan
(多图预警)地理条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热带气候之外,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独特地理因素。
接下来我准备按照相似程度分组,对于限制因素分别进行讨论:
1. 分隔的地理单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
2. 狭小的国土面积:新加坡、文莱、东帝汶
3. 缺少海岸线和优质港口:老挝、柬埔寨
4. 例外:缅甸、泰国
(这话题我想写的东西有点多,一两次根本写不完… 所以就只能慢慢更新了)
1. 分隔的地理单元: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这四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本国的主要经济区块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被强行分割,各自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难以形成聚集效应。
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千岛之国,主要由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和伊里安岛(占西部)五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型岛屿组成。
地理分割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地区间难以进行交流,制约国家的发展。
印尼的众多岛屿中,爪哇岛仅占国土总面积的 7%,其上却生活着印尼 60% 的人口。印尼前五大城市中,雅加达、泗水、万隆和勿加泗都在爪哇,只有第五大城市棉兰位于苏门答腊,这就导致爪哇成为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其他地区产生严重的虹吸效应。
虽然中国也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比西部内陆经济要好。但是由于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不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连接起来,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等经济交流活动非常便利,发达地区在产生虹吸的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外溢效应。一个地区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慢慢带着其他地区发展,不断扩大的长三角都市圈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很明显,印尼岛屿之间都是海洋,经济交流只能从贵的要死的航空和慢的要死的船运中二选一,外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难以从爪哇的发展中获得直接收益,而本地的人才却在被不断抢走。
地理分隔还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虽然印尼国土面积并不小,但是却几乎没有可供发展农业的大型平原。这导致印尼粮食极度依赖进口,面对国际粮价波动毫无还手之力,制约了印尼的国际议价能力,间接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印尼政府早已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而造桥似乎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2013 年,连接苏门答腊和爪哇的巽达海峡大桥正式动工,如果建成,将极大便利两岛之间的交流。但是,除苏门答腊外,爪哇和其他岛屿之间的距离都相当远,如何合理规划桥梁,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马来西亚:
和印尼的情况发类似,马来西亚也面临着由于地理分隔而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马来西亚国土被中国南海一分为二,西马马来位于马来半岛,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好;而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东马来来相比而言比较落后。然而这种分割的国土并不是自然发展形成的。历史上,东马并不属于马来西亚,是英国殖民者把它们合在一块的。
马来西亚的前身是马来联邦(彭亨、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四州府”)、马来属邦(丁加奴、吉兰丹、吉打、玻璃市、柔佛)、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三州府”)、英属北婆罗州(今沙巴)、沙捞月国(英国人建立的殖民国家)。1946 年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以及原海峡殖民地的马六甲、槟榔屿组成马来亚联邦,1948 年解散,重新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63 年新加坡、北婆罗州、沙捞月加入,组成马来西亚,原先文莱计划加入但未果,1965 年新加坡退出。
不过相比地理单元完全独立的印尼来说,西马来连接着中南半岛,且有面积比较大的平原,因此马来西亚可以更多的生产棕榈、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然而西马来和东马来间的地理阻隔,让这两个区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菲律宾:
菲律宾和印尼在地理条件上真的非常相似,因此他们几乎面临这同样的问题:地区之间经济交流不足、发展不均衡以及缺少大型平原,因此就不再赘述了。
越南:
乍一看,越南和之前三个国家毫无相似之处,它位于中南半岛,且领土没有被海洋分割。然而由于越南狭长的领土形状,其内部的经济分区也非常严重。
越南的国土,可以用 “一条扁担两个箩筐” 来形容。“两个箩筐” 是红河平原以及湄公河平原,是越南的主要经济区,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这里。而 “一条扁担” 则成为了连接两个经济区的物流和管理中转站。
在这种一分为三的地理环境下,越南的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和政治势力长期分为北、中、南三大块。由此形成的内耗对于越南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但好在,和其他国家相比,越南的这种经济分区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调整,这也是越南比较幸运的地方。
2. 狭小的国土面积
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都是公认的小国,都受到狭小国土面积的制约。虽然新加坡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完全无法摆脱天然缺陷的束缚。
新加坡:
狭小国土对新加坡的限制,在过去主要体现为水资源短缺,而未来将主要体现于发展空间的缺失。
先简要介绍以下新加坡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目前国土面积 724.4 平方公里,居世界第 197 名,比香港还要小 1/3。而且,1965 年新加坡刚独立时,国土面积甚至只有 581.5 平方公里。为了缓解土地紧缺问题,新加坡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量进行填海造陆,最终国土才扩展到了目前的 700 余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殖民时期,新加坡为英国海峡殖民地的首都,是英国当时于东南亚最主要的海军基地。1869 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全球航运贸易额迅速成长,新加坡也随之成为世界主要贸易据点。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新加坡经济受益于向越南战争,通过向美军供应装备,特别是武器和燃料,新加坡每个月可以获得约 6 亿美元。这些收入,最终成为了新加坡建设国家经济的初始资源。
目前,新加坡的产业主要集中于高端制造业、金融业和炼油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精炼石油、电脑及集成电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却一直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
尽管新加坡为热带气候,年降雨量高达 2350 毫米,但由于国土面积实在狭小,新加坡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只有 211 立方米,居世界倒数第二。
目前新加坡的生活用水,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1961 年和 1962 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签署了两份供水协议,前者已于 2011 年履行完毕,而后者的截至日期为 2061 年。之后,马来西亚一直按照每千加仑原水 3 分林吉特的价格向新加坡供水,而新加坡则在将原水净化成净水之后,按每千加仑 50 分林吉特的价格将部分净水卖回给柔佛州。
与供水量激增相反的是,自 1961 年以来,原水的供水价格一直保持 3 分林吉特不变。针对水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基本无果。目前马来西亚依旧按照合约向新加坡供水,但随着截止期限越来越近,新加坡解决水源的需求也更加紧迫。
新加坡现在正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雨水收集技术,力求尽快实现水资源的自给自足。按照这个趋势,在 2061 年之前,新加坡摆脱马来西亚的水源胁迫应该不成问题。
由国土狭小导致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国土狭小问题本身,新加坡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虽然之前说,新加坡通过填海方式增加了接近 200 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但周边国家对于新加坡的填海行为,实际上非常的不满。
填海最主要的材料是沙子,而 1997 年,马来西亚开始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沙子,印尼 2007 年禁止,越南和柬埔寨等国于 2009 年禁止。虽然新加坡可以向其他国家买,但运输成本和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填海虽然能扩张面积,但能填的海域毕竟是有极限的。新加坡东西北三面都是马来西亚,因此能填的方向就是南面;而南面又是马六甲海峡,为了国际航运的顺畅,新加坡也不敢太过火。
据推测,新加坡就算填满可以利用的所有海域,面积也只能达到大约 1000 平方公里,仍然小于目前的香港。土地问题,将是新加坡永远的软肋。
来源:知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5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