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大通胀、大罢工,欧洲到了最需要中国的时候

22.png

3 月 27 日,德国交通行业搞起了大罢工,号称 “31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德国一共 7 个州的地方短途交通基本停摆,罢工总人数也超过了 30 多万。

再看旁边的法国,革命老区也不消停,马克龙最近不是在搞养老金改革嘛,要把 62 岁的退休年龄,给延迟到 64 岁,结果呢,法国从 3 月 3 日开始,也搞起了全国大罢工,一直到今天,巴黎到处都是垃圾焚烧的火堆。

咱们知道,德国和法国,一直是欧洲的经济发动机,整个欧洲的经济全靠它俩给带起来,可惜目前来看,到了发动机本身不给力的时候。

有朋友很疑惑,在德国、法国,罢工不是很常见吗?这回有啥不一样吗?从外在来看,首先是规模确实很大,德国都是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从内在来看,有些专家说得不错,法国这次罢工非常大,堪比 1968 年那一次。

咱们多说几句 1968 年那次大罢工,可能看明白了那次,对现在也有帮助。

那次大罢工我们现在叫 “五月风暴”,算起因的话很复杂,不过主要问题依旧是经济放缓,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没工作情绪就容易出问题,在西方国家就容易上街。

那当时的经济为啥增长缓慢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美苏在冷战高峰,苏联还没开始向西欧提供廉价能源,亚洲也没崛起,亚洲的廉价劳动力没有涌入市场,欧洲自己的发展遭遇了瓶颈。

或者说,1968 年虽然有全球化,但都是非常初级的,没有后来大家产业互相嵌套、分工非常明确的深度全球化。

我们再看欧共体,也就是欧盟前身的建立,是 1967 年。拿今天的话说,那时候连欧洲本土的 “统一大市场” 都还看不到,何谈全世界级别的链接、全球化呢?

所以,没有统一大市场,没有超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对于欧洲、美国来说,就是一个个经济体单打独斗、甚至互相恶性竞争的状态。

而且那时候跟现在一样,也陷入了严重的内耗。

我们经常说 “欧美”,感觉欧洲和美国穿一条裤子,其实绝大部分时候矛盾重重。

在戴高乐主政时期的法国,“二战” 跟美国还是亲密无间的盟友,可到了 60 年代,那简直就是不死不休的对头,直接拒绝美国的金融体系接入,拒绝美金来结算法国的贸易,甚至拿着手里美元去换黄金,差点把美国国库给搬空。

同时公开对中国示好,早在 1964 年,法国竟然就跟中国正式建交了;到了 1966 年,戴高乐干脆退出了美国主导的北约。

从政治上看,可以说戴高乐比较头铁,但从经济上看,其实就是经济体之间过渡内卷,大家市场不统一、生产不协调,最后没办法,就是贸易保护互相斗,斗的结果,就是当时欧美本国的经济也逐渐停滞,找不到增长点。

当时又在冷战中,整个一代人对苏联和美国的印象都非常差,感觉现实和理想都破灭了,这种情绪爆发出来,就造成了 “规模空前” 的大罢工。

这场大罢工后来是怎么消停的呢?老实说,在法国戴高乐政府的时代,他们自己是没想出啥办法,和现在的马克龙一样,只能是一直强硬。

现在马克龙也是没办法,不仅他没办法,全世界都没办法,全世界都得延迟退休,从法国到美国,从美国到中国。

后来这场大罢工之所以慢慢消停下来,有两大原因,第一个,是年轻人自己分裂了,消耗了能量,同时也搞出了一大波文艺作品大爆发,比如很多人就去搞摇滚乐、先锋电影去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经济慢慢好起来了,欧共体和后来欧盟的出现,解决了市场的问题。

在那之前,欧洲那些国家互相给彼此征高关税,导致谁也别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到邻国,相互伤害,谁也过不好。

欧盟出现后大家开始降关税,有了统一大市场,日子逐步好了起来。尤其后来苏联开始向欧洲输送廉价能源,西欧成本也降了下来。当然了,苏联卖能源也不是想当雷锋,它是想换美元买粮食和技术。只是贸易这种行为客观上让大家都过得更好。

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用了 10 多年,因为还伴随着后续的石油危机、滞胀问题,但是经济确实拐了一个大弯,慢慢走向了咱们现在熟悉的这个样子。

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两年这个世界正在倒退,又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俄乌战争引发的麻烦,并不仅仅是在欧洲,所有人都得承担后果。最明显的,欧洲通胀导致老百姓消费力下降,购买我们外贸也少了,我们这边大学生就业也出现了麻烦。中美脱钩让很多资本家预期不明,不知道该怎么投资,投资少了,大家的工资也就上不去,甚至很多行业出现了普遍降薪的现象,这让工资涨了几十年的中国人很不适应。

当然了,欧洲的压力更大一些。俄乌战争打了一年了,它们要制裁俄罗斯,只能买高价的油和天然气。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原料价格高,相当于面粉贵了,面包能便宜有了鬼了。

如今哪怕欧盟已经采用了很多手段去降低通胀,但效果依然是比较差的。德国的一些老牌制造业企业,比如巴斯夫,它们去年都把工厂转移到了中国这边,比如湛江。如果你认识一些在广东、江苏搞招商引资的朋友,他们会告诉你,去年的一大任务,就是接待外资。我们知道去年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差的,但其实去年中国招商引资还增长了 8%。

所以回顾五月风暴,从经济上来看,今天的欧洲和当年的欧洲是非常类似的。也都是链接不足,那时候全球化还没开始,现在是全球化的倒退。

比如被制裁的俄罗斯,以及交战中的乌克兰,就和当年被隔绝在世界市场之外的苏联差不多,粮食、原料,都没法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进入世界市场,那么自然就会推高全球、特别是欧洲地区的生产成本。

成本降不下去,那么欧洲的通胀也很难下降,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欧洲的企业,比如巴斯夫这种,只能转移到中国来生产。

多说一句,很多人觉得欧洲把那么多工业转移到中国,他们一定是越来越倒霉,其实不一定。

转移到中国,利润还是他们自己的,欧洲的福利,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这边的外企工厂给创造的。比如巴斯夫把厂子搬到中国,成本下降,利润上升,这些钱回到德国后,给政府缴税,政府可以拿去养老百姓。但是代价是一些低级的工作岗位持续流出。

这属于 “甘蔗没有两头甜” 的事,我国现在也在发生这种事,低端制造业也在持续迁出,大量企业去海外建厂,尤其汽车行业,将来想出海,肯定会去国外建厂,比亚迪现在就在印度建厂,大量中国企业正在前往墨西哥建厂,也是这个道理,具体的我将来再开一篇。

而且大家知道,中美之间的冲突很大,但如果大家多看看新闻还会发现,现在欧盟和美国之间,也围绕着新能源补贴、芯片补贴、互联网企业监管等等问题,打着一系列的贸易战。

再看中东,沙特和美国之间,本来很好的关系,现在也出现了裂缝。

还有印度和中东,因为穆斯林在印度被排挤嘛,巴基斯坦跟中东诸国的关系又不错,两边也有各种劳工、贸易冲突;最后看我们旁边,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2019 年的时候,日韩之间也打起了以芯片、材料行业为战场的贸易战。

我们都说英国和美国是同根同源,关系很好,但其实美国和英国,围绕 ARM,也有很多矛盾。英国有一家主流的报刊,叫《旁观者》,1828 年就建立的老牌杂志,前段时间就发文,说我们英国一定要把自己的半导体行业搞起来,不然未来也会被卡脖子,那么问题来了:被谁卡脖子呢?除了他的美国侄子,还能是谁?

所以,当咱们看到中国在主动撮合伊朗、沙特,以及为打了一年的俄乌战争谋求一个和平的出路时,欧洲那边整体还是挺欢迎的,不管结果如何,确实是只有中国想要把世界重新链接起来,想要真心实意地把经济搞起来。贸易会让所有人受益。

此外中东那一块,之所以这么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和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之间,或者说是沙特这样的阿拉伯民族,和伊朗这样的波斯民族之间的大矛盾 —— 两边都有自己的利益,也都有自己的高傲心气,这么多年下来,谁能想到它们能和谈呢?

结果中国来了,本着和气生财、大家有钱一起赚的心态,还真把这两家给说服了。

另外我们看俄乌,现在俄罗斯占着乌克兰的一片地方,乌克兰又说绝不放弃土地,双方顶在那了。

这么僵持下去,肯定不是个办法,所以我前段时间估计,双方再发动几次进攻后,打不动,可能会重演朝鲜战争后期的情况。

“三八线” 两边都付出巨大代价后发现战线基本纹丝不动,于是宣布停火,先不打了,将来再打(一直往后拖,慢慢就再也不提了),跟朝韩似的。不过这个过程中显然需要一个 “调停人”,最后俄乌双方不能承认是自己打不动了,只能说 “给调停人一个面子”,俄罗斯肯定不可能给美国这个面子嘛。大概率还是中国。

中国现在来促和平,就像我标题说的那样,真的是欧洲到了最需要中国的时候了,不然通胀是怎么都压不下去,而且未来一片惨淡。当然了,中国也需要他们,客观地说,欧洲通胀上街,中国大学生前所未有找工作难,本质都是一回事,都是衰退惹的祸。

现在中国是唯一一个能放下意识形态,能沟通欧美,俄罗斯,还有中东的国家,就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重新让世界回到正常状态的责任。国际地位就是这样一点点通过帮别人摆平事,慢慢就上去了。

可能你会问:这个过程要多久呢?我们的生产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链接、全球化再次被唤醒,经济重归正常的轨道?

我们回看 1968 年,可以说,慢不了,也快不了。

慢不了,是因为我们跟当年从头建立全球化不一样,我们是在修复全球化,并且还有历史经验,肯定是比较快的。

但是也快不了,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变数还是太多了,比如说俄乌双方内部的仇恨程度,以及美国是不是可能会插一脚,毕竟美国现在最关心的不是贸易,而是他的地位。

至于美国主导的中美脱钩的事,科技大概率真的要脱了,但是市场不大可能,尤其不可能让欧美一起行动。大家知道那个例子吧,经常有人说工人联合起来要求资本家涨工资。这个是很难的,因为总有人会趁机去当工贼。

脱钩这事也一样,真脱对于欧美老百姓太疼了,总有国家会跑出来加大贸易量赚钱。这也是为啥 20 世纪没困住苏联的能源输出,因为大家能从中获益,肯定拦不住。只是苏联太菜了,除了能源再啥也没。

你说为啥芯片问题上可以让日本荷兰一起行动呢?其实美国主要就一句话,今天你们卖给中国设备,明天你们都别卖了。今后咱们购买高科技设备肯定是越来越难,但是芯片和电子元件什么的问题不大。

只要市场在,技术只是迟早的事,慢慢熬吧。如果市场和贸易没了,技术也 100% 完犊子了,或者说就算研发出来技术也卖不出去,并不能改善生活。

至于很多人说得欧美要成为一个阵营,中俄会成一个,相互对抗,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如果真那样,欧洲会面临漫长的通胀折磨。中国没了欧美市场,巨大的工业产能根本卖不出去,都会出大麻烦,客观上相互有需求继续做生意。不出意外,全球化经过一些年倒退后,会重新走上扩张之路。

文章最后总结两句:

一切都是周期,世界经济就是好一些年,坏一些年,不好不坏又一些年。

经济好的时候没人珍惜瞎折腾,折腾坏了大家又开始放下前嫌一起搞发展,重新达成共识,慢慢又能好起来。历史就是这样反复轮回。战争也是这么个道理,和平一些年,大家忘了战争伤痛,开始积极筹划战争,等开打之后,发现代价全得普通老百姓承担,又后悔了,承担巨大伤亡和代价后,战后一代人再也不闹了。

经济的关键是科技,更深的内核是链接。1500 年之后的大航海时代,促成了后来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贸易革命,本质还是东西方越来越深地链接在了一起,链接产生新财富,贸易创造一切,科技也是贸易的副产品。

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就跟当初英国和美国崛起前一样,高举自由贸易大旗,把我们庞大的市场和史无前例的工业能力利用起来,做世界的 WIFI 热点,让各方放下前嫌好好做生意赚钱改善老百姓生活,这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出路,也是世界最好的出路。

来源:九边 微信号:ertoumu89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55349.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