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拓:最近我有一个任务,给我们分局的老刑警写回忆录,跟他们聊了几天,我忽然有了一种反思,原来从业十几年的我,对这份行业其实也充满了刻板印象。
比如一个老刑警跟我讲,八十年代有一次他们抓了一个贼,那贼当时喝醉了,五迷三道又生无可恋,一直念叨说自己完蛋了。他反复追问,对方却什么也不肯透露,只说让民警到自己家看一眼就知道了。
这老刑警就跟一个同事去了那个贼家,推门一看,发现是个套间,外屋中央有个点燃的火炉子,炉子边的砖地上很多砖头被起开了,砖头散落一地,露出了一大片土壤。老刑警和同事觉得很诡异,小心翼翼地走到里屋,发现墙边有只大衣柜和木头箱子。老刑警轻拉衣柜门,门缝里竟然耷拉出一只人腿。
里面关着一个女子,已经死去多时,双腿就蜷缩着倚着柜门,头颅低垂,长发披肩。
老刑警深觉事态严重,再次和同事检查整个房间,打开一边的木箱子,发现里面赫然还躺着一具女尸,并且已经有明显的腐败现象。
他们赶紧联络单位,等单位的领导以及同事赶到后,又在外屋床下又找到一具女尸。后来经过调查,这个贼早年间就因作奸犯科进过大狱,出狱后父母双亡,独居的他就开始蒙骗和勾引女性杀人劫财。三名被害人先后被他所杀,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尸体,便打算埋在外屋的砖地下面。
我全神贯注地听完,感叹之余,用写作的思维梳理了一下逻辑,向他确认道:“那您当时是不是凭着职业敏感性,闻到尸臭后,陆续发现的这些尸体?”
老刑警愣了一下:“尸臭?当时我还真没有闻到。”
我也愣了,如他所述,三名被害人是数天内陆续被害身亡的,屋里还点着火炉子,木箱子内的尸体也已经开始腐败,怎么会没有尸臭呢?虽然我没有出过这种藏尸的命案现场,但凭借着自己涉猎过的破案常识,认为现场不可能没有尸臭。
试想一下,如果我把这段回忆写出来,警察仅仅是凭着视觉依次找到了三具尸体,其中还有明显腐败的,读者在感官上是不是很难代入?甚至觉得写得很外行?毕竟连行业外的悬疑小说作者,都知道尸臭是一种很强烈也无孔不入、弥久不散的味道啊。
然而老刑警就是坚称自己在当时确实没有闻到。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探讨了一会儿,老刑警微微羞赧一笑,最终说:“那时我还很年轻,听见那个贼让我们去他家,其实心里很有顾虑,如果是个圈套怎么办?比如家里藏着同伙,或者有什么危险物品等等。所以从进他家门的那一刻我都是紧张得不行的,当时又是深夜,灯光昏暗,我头脑、身体一直在紧绷和防备,你要知道,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就是有可能出现味觉失调啊。”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光顾着听故事,分析其中的情节、逻辑和背后真相,竟一直忽略了故事的主人公,这名老警察的感受。这样体会下来,我的下意识从一开始,就把他当成了讲故事的工具人,而不是这段刻骨铭心经历的亲历者。
确实如他所说,别看他如今已经年过花甲,但当时不过才二十出头,比我还小十几岁呢,搁现在,妥妥的00后啊。
随后我愈加发现很多老刑警讲述“当年勇”时有很多出乎我意料的、更直抒胸臆的表述。比如有人向我讲道,自己有一次在公交车站抓贼,刚把贼薅住,对方从腰间掏出一把尖刀向他腹部猛刺,衣服都被划破了。同事赶来相助把贼按扒下后,他本想着赶紧赶紧检查一下肚子有没有被划伤,忽然听见公交车上轰然作响,原来是乘客们看到了全程,在冲他鼓掌欢呼。
他一下子陶醉得忘乎所以,继续狠狠压制住身下的贼,保持住大获全胜的姿态,不想让敞胸露怀地检查伤口破坏掉自己的英武形象。
就真的听得我身临其境。我才意识到任何故事的载体都是人生,起伏跌宕里那些突发的、本能的,哪怕是偶尔胆怯或傲喜的,因此一瞬间忘却了专业性的人性反应,才是我们想要代入的鲜活灵魂。也正是如此,在我眼里相比起他们功勋卓著的前辈形象,一个和其他从业者一样,努力活着、认真工作的普通人身影,更值得让我们用心体味。
就像我曾经问他们其中一个老者,当刑警数十年,印象最深的一瞬间是什么?
我以为他会说出某个抓捕现场自己的高光时刻,没想到他脱口而出:“你看过流星雨吗?”
“没有。”
“九八年有一次狮子座流星雨,早上五点多我和同事坐公交车准备去抓贼,忽然看见车里乘客都在往窗外看,我一看,嘿,原来是流星雨。”
老头眼里忽然放光,像个孩子。
“我就高兴坏了,原来这起早贪黑原来也好处,还能看到这个,值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5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