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的旅行日记:我这两天看了一个社会学家(项飙)的访谈,我觉得他的观点还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慢慢丧失了对周边生活的沉浸能力和参与感。因为我们觉得周边的生活不重要,与其沉浸和参与,不如去超越。
比如你是一个学生,当问到你爸爸妈妈工作单位、你家小区时,你可能更多的是说我要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份好工作,去赚钱,买个大房子,更好的小区。
在说这些想法时,你也许没意识到,你已经瞧不上现在的生活,你不屑于去参与和沉浸,而是想着超越,希望今后去抛弃和离开。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通过手机看全世界的新闻,我们可能对远方某个地方的网红餐厅很了解,心心念念想去打卡,但你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附近正在慢慢消失,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
我们的信任感没有了。我们不信任周边的人,而是把信任给了科技,比如支付宝,比如微信,而科技也在潜移默化的加速让我们附近消失。
我们打开外卖软件,很快就找到一家餐厅,你吃了很多次,其实就在你家附近一公里处,可你从来不知道这家餐厅是什么样,也没有想过去实地看一看。
外卖软件的强大流量,迫使商家不得不让出更多线上优惠,继而导致线下客人更少。最终,无论是图便宜的我们,还是图流量的商家,都加速消失了附近世界。
我们以前的生活世界是立体的,走出去,踏上一条街,有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工业时代,我们的时间是数据化的,比如我到某家餐厅,需要30分钟。
但现在的社交时代,我们的时间变得更碎片化。我们对于碎片时间又很斤斤计较,比如外卖小哥迟到五分钟,我们就会很生气,感觉这五分钟很漫长。但我们没有了沉浸附近的参与感,常常感叹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以前的社会,人与人的接触更多,所以道德感会更强烈。但现在社交时代,我们被科技舒服的裹挟后,感知附近生活的能力下降,情绪会变得非常极端化。
然而在网络上,我们又变得非常有道德感。我们看到某则新闻,感到非常愤怒、非常同情、非常伤心,因为我们只是旁观者。
经济高速发展,但人们精神层面是有变弱的,这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人类的问题。
我们在少年时期,都会幻想以后成为独一无二的人,受人尊重的人,被认可,被称赞。但这样的人,一定是与周边有连接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进入附近的生活,去参与,去和人构建联系。而不是对附近漠视和不参与。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去发现附近的生活,逛一逛附近的菜市场,去餐厅坐一坐,去公园走一走,去参与进去,感知真实的生活,不要只用手机与世界互动。
就拿我自己来说,前些年我对附近的感知就很差,住的小区都很少逛,我会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出去旅游。我一年要去10来个国家,我可能知道地球另一端某家咖啡厅有多好喝,却不知道小区楼下开花的树是什么树。
去感受,去沉浸,我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在附近。如果你不改变心态,不改变认知,一味的逃离现有生活,短暂的去外面感叹海阔天空,那没有多大意义。
毕竟,生活不在别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6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