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大概是从高校扩招开始的。
我看有很多人没有搞明白学历贬值的背后逻辑。其实,学历是否贬值,本质上是一个供求关系问题。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学历开始贬值。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学历开始升值。
在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之前,基本没有学历贬值一说。
在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非常少。国家层面对高校录取人数有严格的限制,大学生完全是稀缺 “产物”。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但从 1999 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开始进行大规模扩招。当年的高校招生人数,比上一年度增加了 40% 多。随后,全国的高校每年都进行扩招。我在百度百科上搜到一段全国 1998—2012 高考录取人数统计数据,截图如下,让大家感受一下过去这么多年的扩招速度。
在如此迅猛的扩招态势下,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稀缺度越来越小,与就业市场所能提供岗位的供求关系不断失衡,导致学历开始不断贬值。
我是 2000 年上的大学本科,当时正值扩招第二年。
我到现在还有印象,在我本科毕业那年,找工作已然不太容易。当时听前两届的师兄师姐说,在没扩招之前的 1998 届,找工作还非常容易。只要想留在北京,基本都可以留在北京。
但是,到了 1999 年入学的第一届扩招生毕业时,找工作便已不太容易。等到了我们毕业时,找工作已是难上加难。
我当时为了找工作,使出浑身解数。
而到了现在,仅从数据上来看,大学生便已不再是过去所谓的 “天之骄子”。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可能远远小于新增大学毕业生的数量。
高校之所以进行扩招,有很多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学生的就业也从原先的包分配,转向了自己求职。
在计划经济的包分配体制下,国家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都有分配任务。也就是说,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有工作。自己不用到处找工作,国家会给你分配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层面会按照当时的就业岗位数量,严格控制大学新生入学数量。从理论上来讲,每年所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应该大致等同于当年空缺就业岗位的数量。
如果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太多的话,国家层面将无法分配。
但是,到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包分配工作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后自己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层面的包分配工作负担被解除,整个高校教育体制开始进入招生急速扩张的时代。
说句略微难听的一点话,在包分配工作制度被取消后,国家层面没了工作分配负担,大学生到底是学好还是学坏,以及是否能够找到工作,都由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国家层面借此有机会开始彻底放飞,高校的招生规模开始不断扩张。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数据,在 1998 年时全国总共录取的大学生人数,才 108 万,而到了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有 1000 万左右。
在短短 20 多年间,每年度大学生数量的增长规模,大约扩张了 10 倍。
但是,我们的就业岗位数量增长规模,有没有扩张 10 倍?
在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就业岗位没有得到相应增加,导致供需关系出现失衡,学历开始贬值,有些人甚至毕业即失业。
时至今日,我觉得所有的家长和大学生都应该正视一个现实,即现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的 “天之骄子”,考上大学不意味着必然有一份工作。现如今的大学学历含金量,跟 1998 年以前的大学学历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胀的时代,包括学历通胀。而且在未来,学历通胀可能是常态,不通胀才是偶然。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只有适度的通胀,才能刺激经济。这个道理,如果放到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领域,可能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规划,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更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选择和规划,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一窝蜂跟风。否则,很容易掉坑里。
来源:皇城根下刀笔吏 pro 微信号:gh_6282f915a521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6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