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日本学校的运动部训练强度能达到业余体育的水平

@MegaDrive2_:日本人与中国人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体育运动在学校生活中的比重。和动漫中主人公动不动就参加漫研或者回家部不同,7 成以上的日本学生参加的都是运动部。

日本学校的运动部训练强度能达到业余体育的水平,而以体育项目闻名的私立校的运动部更是瞄准职业体育,每天早上学生提前到校开始晨训,中午放学后正式训练到傍晚。湘北四傻下课训练上课睡觉考试全挂是运动部部员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强令不及格的不许参加比赛,没这个限制学生敢给你逃一整年的课专心备战全国大赛。

日系作品中一个经典桥段就是学生训练受伤,觉得人生完蛋了,然后在朋友帮助下走出阴影,《同级生》中的田中美沙,《恋如雨止》中的橘玲,都很典型。至于家长为孩子付出的金钱和精力更是不用提。

日本学校极为重视体育,私立学校会投入大笔经费聘请教练修建场馆组织交流赛,只求校队打出名气,贫穷的公立学校也会把大部分的部活费用分给运动部。所以动漫中能看到文艺部的男主角去土下座求学生会要经费,文艺部成员就是日本学校的低种姓。

日本人如此重视学校体育,国人肯定会认为,这是跟美国类似的模式,要走职业体育道路,或者是以特长生去好学校 —— 正好相反,日本人卷体育,恰恰是为了日后不干体育。

还是用文艺作品举例。《半泽直树》中堺雅人被东京中央银行录用,一是因为毕业于庆应大学,二是因为他是剑道部的主力。《重版出来》的女主角黑泽心去应聘小学馆的漫画编辑,她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是怎么当上青山刚昌、藤田和日郎这些漫画宗师的编辑的呢?因为她是日本体育大学柔道部的主力选手。够离谱吧?我说一个现实例子你会更吃惊。索尼的研究团队中一个大佬曾经接受采访,他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摸过计算机(日本大学现在都有毕业论文用手写的情况)索尼招了以后让他开发 PS 游戏机,对,就是你玩的那个。所以《NEW GAME》里青叶连计算机都不会用,愣是进了游戏公司当 3D 建模师。

这就是日企与中美企业最大的区别 —— 企业招聘不看专业,不看学习成绩,只看学校和体育成绩。

重复,日企招聘不看专业,不看学习成绩(起码得毕业,不能毕业那性质就变了),只看学校和体育成绩。极少数纯技术岗才会考虑专业。

日本人是这样解释的:学生搞体育运动,一是能锻炼拼搏精神和耐性,二是能消灭学生的个性提高服从度,三是强健体魄,这都是在日企工作最重要的。至于专业知识,入职后高强度培训就都会了。

中国人和美国人看到这样的言论,肯定会把肚子笑破,笑的对,日本经济的衰落与日企独特的人才观有直接关系。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人才观,带来了日本的战后经济奇迹。

日企会产生这样的人才观,除了日本文化讲究消灭个性服从集体外,主要是因为日本经济腾飞的 40~70 年代,人类工业技术还处于机电时代。机电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和机械空前发达,然而因为缺少计算机的支持,自动化程度很低,所有加工和组装过程都需要人来操控。美国人已经把机电时代的质量控制和精度做到了极致,日本制造要从美国制造手里抢市场,必须超越美国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工人的水平。在生产线上,学校的知识基本没用,现场磨炼出的手感和操作经验更加重要。典型昭和日企,新工人至少需要 5 年学徒,10 年跟班,才能真正独立进行生产。非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是力气活,不是现在这样摆好零件按按钮就能做的,需要工人有极强的体力耐力。由于工序复杂,工人数量多,要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保证产品品质,工人必须像机器一样严格执行工艺流程,不能偷懒,更不能自作聪明搞创新改进。这种职业生涯要求工人高度服从,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要有坚韧的精神,有健康强悍的肉体。这一切都可以在日本中学的运动部中找到。

日本中学运动部的管理方式与旧日军一脉相承,有极为严重的上下级关系和精神控制。日本人评价人时会说说某某是 “体育系”,不是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是说他不讲理,等级意识强。而 “体育系” 职业指的就是军警之类的单位,相当于说爸爸像儿子了,因为日本自卫队的管理都不一定有山王工业严格。

所以日本学校里科学部和文艺部没人去,分不到经费,天天处于废部边缘。因为你在日本高中不去运动部属于放弃人生自甘堕落。真的不擅长运动,可以天天上补习班,卷学习成绩,然后考个好大学,对找工作的帮助不亚于运动成绩,你不运动,也不学习,天天去轻音乐部弹琴,是打算毕业了当家里蹲,靠妹妹赚钱养你吗?

可想而知,这种把人当机器培养,磨灭个性的人才思路,完全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了日本软件和互联网产业的严重落后,但是因为它在传统制造业仍然有优势,所以日本人不愿放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67413.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