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两个模型的战争

1.jpg

@大道有形: 两个模型的战争

诺兰的新片《奥本海墨》明年就要上映了,大家如果到时有空可以去捧捧场。

美国 “曼哈顿计划” 的负责人奥本海墨在与德国人海森堡的竞争中胜出,使美国抢在德国前面造出了核弹,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有一种说法,德国核弹计划之所以落败,主要是因其核计划负责人海森堡的一个计算错误所致。这个计算过程大概是这样的:(保证全是人话,保证能看懂)

1,首先,通过中子去轰击高纯度的铀 235,使铀原子分裂并释放出能量和中子;然后,核裂变释放出的中子继续随机轰击其他铀 235 原子,使铀原子分裂并释放出能量和中子;然后,周而复始,形成 “链式反应”;当条件能够满足这个 “链式反应” 持续进行大约 80 次,核爆炸就被搞定了。

2,什么样的条件能够满足这个 “链式反应” 持续走 80 步呢?由于每一次核裂变所释放的中子运动方向都不确定(就像醉汉走路每一步迈出去的方向都不确定),所以海森堡利用数学问题 “醉汉回家” 的概率计算方法,计算出连续 80 次链式反应所需的空间半径为 “略大于 50 厘米”,换算成直径就是 “略大于 1 米”。

3,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高纯度铀 235 球体,其质量超过十几吨,在短时间内德国就算举全国之力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铀 235 来,甚至全世界加一起也很难凑出这么多铀 235 来。所以,核弹不仅德国人造不出来,别人基本上也造不出来。此外,就算把硕大的核弹造出来了,如果其整体质量高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投射载具在当时也是个无解的问题。答案突然又变得简单起来了:造核弹不仅可行性太低,而且对正在打仗缺钱的德国来说简直是个吞金兽、无底洞,应该暂缓德国的核弹计划。

等一下,说别人算错了上面这个计算过程我信,说海森堡算错了我怎么那么不信呢?!海森堡是何许人也?海森堡可是和老师波尔共同开创了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代宗师。在物理学史上,量子力学有三篇论文堪称扛鼎之作,史称《一个人的论文》、《两个人的论文》和《三个人的论文》,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三篇论文正式建构了量子力学的主体框架。海森堡是第一篇论文的唯一作者,是第三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并于 1933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学术地位可想而知。大家高中学物理所熟知的 “测不准原理”(现称不确定性原理)就是这位老兄的杰作。海森堡的研究领域决定了就算他的数学功底比不上顶尖数学家,但在物理学家里面也是一流的。

1945 年 8 月 6 日,日本传来的核爆炸声震惊了海森堡。美国用载重量仅 9 吨的 B29 轰炸机在广岛投下了 “小男孩核弹” 并爆炸成功。这怎么可能呢?!据说,当海森堡和搭档哈恩苦思冥想终于参透其中奥妙后,哈恩忍不住冲着海森堡怒吼:“你是个二流的家伙,一流的家伙不会出现这种错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种说法是海森堡算错了中子的扩散率,另一种说法是系统结构设计上的差异导致计算结果被严重夸大了,我更倾向于采信后者。原来奥本海默团队给铀 235 核材料外面加了两个半球面的反射层用来反射中子,将两个半球面反射层完全合拢后,“醉汉” 在很小的空间半径内就可以走完 80 步。这个模型计算出来的 “临界半径” 只有十几厘米,“临界质量” 只有几十公斤。在相似模型下计算出来的钚 239 的 “临界半径” 和 “临界质量” 甚至可以更小。1945 年 8 月 9 日,在广岛核爆三天后投在长崎的 “胖子核弹” 就是钚 239 核弹。

简单总结一下:

1,海森堡计算的是 “开放空间下理论模型的临界值”,可以看作是确保链式反应的理论上限;而奥本海默计算的是 “封闭反射空间内工程改进模型的临界值”,可以看作是能够触发并完成链式反应的工程下限,所以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计算错误,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选择的计算模型不同。

2,为什么海森堡团队止步于纯理论模型,而没有进一步将其推进到更具实际意义的工程模型?是因为缺少项目经费?缺少实验数据?缺少优秀的工程设计专家?缺乏组织能力?缺少灵感和想象力?或者以上皆是?我们现在已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海森堡的理论模型得出的过高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德国在制造核弹这件事上缺少信心、缺乏雄心、望而却步、行动迟缓。

3、关于海森堡个人的功过是非,有人说海森堡是故意消极怠工以避免造出毁灭人类的大杀器,海德堡自己也曾在《自然》发表声明表达过类似立场。但在看了多方对那段历史不同角度的回忆、描述和信件之后,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真相是:造核弹这件事,海森堡努力过,但并不狂热,失败更多是由于选错方向后的望而却步,而不是故意消极怠工,最终的结果就是没造出来,仅此而已。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胜败看似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但这层窗户纸其实很难被捅破。在两个模型的战争中, “一流的科学家” 输给了 “一流的工程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73282.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