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到底有错没?
每年到了大学毕业季,就有一个说法,在那里说 “中国现在就业这么困难,就是因为扩招,大学生不愿意去工厂”。
其实换位思考下,你有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状态。国家按照 20% 的比例招大学生,你家孩子就得去上大专。现在扩招了,扩到 50% 就能去上大学了。如果事先告诉你,就算你家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势,你愿意去读大专还是本科?
这都不用问,必须是去大学啊。就算将来就业情况差不多,那也要去大学,这估计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声吧?
所以说 “扩招” 这事无论如何也是良政,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当然了,我都知道你要说啥,不就是想说现在的大学教育水嘛。那是另一件事了,就好像你父母给你买电脑让你好好学编程,你却用它干了所有能干的事,除了编程,你能说你父母给你买电脑就是为了害你?
也就是说,扩招这事动机是好的,但是执行层面太难了,搞歪了。为啥中国大学问题那么多,这就不是我能说得清楚的。
我知道很多人又在那里念叨扩张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确实有这方面考虑,但本科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非常一般。真正有这方面效果的是研究生和博士,只是随着研究生也毕业了,这种缓解能力如今弱了很多。不仅弱了,还让就业压力卷到硕士去了。
那问题来了,大学生就业差,扩招应该承担责任不?
当然不应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其实也不难,直接招生砍一半,但不能为了提高就业率,就剥夺别人的上学机会,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在财政能支撑的前提下,还是要尽量让更多的人去接受通识教育。
更重要的是,以前上大学的名额很少,城里资源比村里好,工人资源比农民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基层的广大农民的孩子想上大学非常非常地难。现在这种情况依旧很明显,各省那几所省会的顶级高中已经垄断了名校名额,其他地级市的重点中学垄断了剩下的重点大学,县城里的学校啥情况,大家应该能猜到吧。
可见扩招本质也是向基层把门往大开了一些。
那谁为大学就业率不行承担责任呢?
整体经济环境,美帝,俄乌战争,越南,资本家,谁都可以怪,反正轮不上扩招。
你可能要说,大家读了大学,不愿意进厂了,所以扩招就是有问题。
接受了大学教育,就能有确定的未来,这个观念本身就应该尽快摒弃,不然家长和孩子都会非常痛苦,尤其是那些拼了命,把孩子送到大学的人,更应该对这一点有深入的理解。
中国人在传统里就有个非常离谱的观念,类似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咱们这里不是说读书不高,而是说教育的目的是啥?教育的目的就是高人一等?接受了教育就有确定的未来?其实你们仔细想想,这些说法本身也没啥道理。
之前大家觉得有道理,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里 “读书” 基本和 “做官” 是挂钩的,加上以前大学生整体是稀缺的,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错觉。
咱们这里并不是要反思中国古代文化,而是说,任何观念的形成,往往都有经济或者政策基础。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里,读书这东西本身就不是为了学习知识,为的是牢笼志士,让那些有上进心的人,通过科举这种测试机制纳入统治阶层,或者让他们在枯灯下耗尽一生,属于法家的顶级阳谋。
多说一句,很多人问,学习法家的东西会不会让人更加通透?
不太会,法家的东西得搭配 “权力”,你有权力,可以利用手里的 “势” 去折腾别人,让别人无可奈何地被你折腾,这是法家最擅长的。没有权力,法家那一套基本玩不转,按照那些东西做事,很快你就成了一个人见人烦的人渣了。
继续聊知识,古代真正的知识在匠人那里,怎么盖房子,怎么做木工,怎么做水力风车,怎么修河堤,这些都是以文盲为主的匠人们在操办。而且他们的学习手艺并不是靠读书进书院,匠人们主要靠师徒之间口耳相传。
读书人和匠人们完全两个社会阶层,读书的目的就一个,就是为了当官,先考取功名,去地方上当官,到时候具体事务啥都不懂怎么办?
好办,地方上有宋江那种循吏,他们负责具体事务,他知道本地谁会修桥铺路。县太爷想修桥,跟宋江一商量,他会找人去搞定,县太爷只需要关心怎么弄经费就可以了。
还有雷横那样的捕快负责治安,尽管宋江和雷横都和本地黑社会晁盖千丝万缕,不过社会就这么运行的,两千年磕磕绊绊也就过去了。
你可能要问,当官的啥也不懂,只读圣贤书,就能统治?
当然可以了。如果有点社会阅历,就知道外行指导内行是常态,内行指导内行是这些年新崛起的科技公司里才能看到的事。那些传统大企业现在依旧提拔会计什么的进入高管层,却不愿意提拔技术人员,这个也不难理解。
孔子有句话,“君子不器”,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不能去干具体活。儒家是讲尊卑讲等级讲秩序的,后来科举选拔的,也都是一群读道德书不干具体事的人,他们科举中了之后指挥别人做具体的事,劳心者治人,专门搞人不干具体活,这就是 “不器”。劳力者治于人,劳力的那些人,就是孔子说的 “器”。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一件事,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古代,读书这事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你有个工作,就是为了做官的。
这也形成了老百姓的几个偏执的观念,觉得读书人那真是人上人,毕竟家境不好读不了书,哪怕将来考个秀才,都不用纳税,见了县官都不用跪。如果当上了进士,排几年队,当个县官,那不得了,古代当了官,大概率就进了婆罗门阶层。多娶几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多买点地,就算后代考不上,也能维持几代人做小地主。
这种观念不是说现在没了,中国除了那几个商业发达的省份以外,绝大部分人的观念依旧是你进不了官府,那你一年几十万也没啥可吹牛逼的,说不定下周就去送外卖了。而公务员再过几十年过年依旧能收到单位的米面油,不仅实惠,而且光宗耀祖,不服不行。
“读书等于预备做官” 这种传统观念,加上前些年经济大发展确实对大学生的需求比较大,大学毕业有个确定性很强的结果,导致了大家普遍对 “读大学” 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读完大学当公务员做白领,怎么都轮不到去打螺丝吧。直到这几年,形势突变。
那接下来会发生啥?
不是接下来,是正在发生,经济降速会对很多观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最基本的一条,关于教育的回报率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跟美国人似的,美国人眼里教育本身就是投资。既然是投资,可能会盈利,可能会赔钱,都得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而且得认赌服输。
大家甚至得意识到,读了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可能不如不读,当然这个概率是很低的,之前就聊过,很多美国人那边如果考了个差劲大学,比如什么 “英语文学” 专业,干脆就不去了,毕竟读那么个专业,出来也得去开大车,不如早点去,少走四年弯路。
咱们的研究生已经出现了这种征兆,比如今年就有很多毕业的研究生发现,他们本科毕业的时候还能进一些大厂。但是他们读研的这三年里,那些大厂严重缩招,现在想进也进不去了。而且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毕业生得去送外卖或者快递过渡一下。
我在这里只是描述现实,不是说大学生就应该去工地打灰、去送外卖或者去打螺丝,而是说,咱们就这么个整体环境,需求少,供给多,困难不可避免。
这一点不会因为大学生少或者多有啥改变。你说就是因为读了大学,所以才不去打螺丝,问题是那些读了大专的也不愿意去啊,让你去,你去?
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教育正在完成 “去功利化”,除了名校,或者更过分,名校里的少数专业,其他的可能差别不大。
上大学之前就得清楚一件事,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发生,今后读大学什么都不意味,只意味着你读了个大学,就好像你读了个高中一样,没人太会把那玩意当回事。
这也意味着,今后可能是那些学习好的卷名校,就跟韩国似的,上了名校就可以卷那几个非常少的超级企业和公务员。剩下的人就得重新找自己的社会定位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说了,博主你有解决办法吗?
说真的,眼下这种情况,谁都没啥好办法,只能是硬抗,每个人都得在这种环境下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但是有些共识对长久发展是有帮助的。
最基本的一条,整个社会吸收就业,尤其高品质就业的,只能是商业,或者说商贸。
商贸是这个社会的基石,稍微萎缩一点,那就是几百上千万人的生计。你们去看看,那些不尊重商贸的国家,基本都在贫困线上趴着。我国这些年的大发展,本质也是拥抱世界后,商贸推动的大分工,有些城市做得很好,有些城市就很差了。这一点是要达成共识的,不然大学生学历真的会越来越不值钱。
在那些商业不行的地方,大学生真心不值钱。很多人嫌一线城市随便一个人都是大学生,问题是其他很多地方大学生真没事可做,只能去考公务员。
更直接一些,商贸发达,大学生就是人力资源,否则就是就业压力。我知道有人又念经似的扯 996,那不有劳动法么,如果拿出抓酒驾的力度来落实劳动法,多容易得事。
这个世界上没啥东西有利无害,包括咱们每个人,体内都有野兽基因,这就是为啥需要法律来规范。很多问题的本质,就是有法却不落实。
而且我之前也说了,大学生毕业,决定不了该去哪,就去商业发达,私企多的地区。这里不是说国企不好,绝对没有,非常好,只是跟绝大部分人没关系,你进不去。而且关键是国企吸收就业非常一般,这个不是我编的。
咱们复制一段 “两会” 上的话,出处附上链接了:“56789”,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描述。这个形象的 “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https://www.cac.gov.cn/2023-03/01/c_1679309732571154.htm
最搞笑的是,上边这段,尽管出自官方文件,并且在一部分人那里是常识。但还有一些人,一听这个就来气,你都不知道他们气啥。
我这里不是想说服谁,只是想说,每个人最后都会得到自己应得的,基础观念的缺失,最后都会体现成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缺失。关键是瞎指导自己的孩子,倒霉好几代人。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你聊了半天,为啥不提大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没啥用?
大学教的东西本来也没用啊,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并不是技校。读大学是让你做个有思辨能力的人,掌握到一些基本的常识,最好能掌握学习的能力,需要啥技能在工作里慢慢学。
主要也是大学真没啥技能可以教的,除了编程,教了也没用,因为社会进化太快了,等你学完出来,你那个技能可能已经没用了。这个不需要多说吧,这个号的读者基本都有学历,你们的技能是在工作中学的,还是在大学学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吧。而且 90% 的人,毕业十来年之后都不从事大学专业了。
文末再总结下吧。
1、大学生就业难本质就是商贸的萎缩,商业不行,就业不会好,这是铁律。解决内卷的唯一办法就是输出内卷,向外而生,去跟更多、更有钱的客户做买卖搞贸易,并且扩大老百姓的购买力,通过内需刺激商业环境,商业天然需要大学生,除此之外没啥别的办法。
2、市场是需求驱动的,没人买你的东西,你的东西再好,也得破产。没有公司需要大学生,你为了考大学花了再多的钱,最后也找不到好工作。
商业繁荣的时候,公司多,毕业生好找工作,工资也高,政府收入多,公务员收入也多。反过来,商业不行,私企降薪裁员,很快会蔓延到财政,到时候公务员收入也得跌,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凉意。
3、教育只是教育本身,今后会越来越和职业解绑定。绝大部分人最后混成什么样,主要取决于进取心、勇气、商贸环境、动手能力还有运气。
来源:九边 微信号:ertoumu893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7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