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工业明珠似乎越来越少了。
这个周末我最关注的新闻,就是中国第一艘大型国产邮轮在上海正式交付了,该船由上海外高桥造船厂 2019 年 10 月开始建造,历时四年,总吨位 13.55 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该船零部件竟然高达 2500 万个,是 C919 的五倍。
造船业的三颗明珠(航空母舰,LNG 运输船,大型邮轮),终于被中国集齐了!
通常说中国的快速进步有几个阶段,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被认为是一个阶段,但实际上我觉得 2008 年对我国来说也算是进入一个新阶段,各种先进科技开始不断突破。
就以造船的这三颗明珠为例,
2008 年 4 月,沪东中华自主建造的我国第一艘 LNG 运输船 “大鹏昊” 成功交付;
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 “辽宁舰” 正式交付海军;
国产大型邮轮的时间晚了些,2023 年 11 月也交付了。
我查了下 15 年前交付的大鹏昊的运载情况,截至 2023 年 6 月,这艘 LNG 运输船已安全运载 257 船货物,累计交付约 1670 万吨 LNG,情况良好。
我们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从交付到现在居然都已经 11 年了,以我国这种飞快的技术进步速度,辽宁舰到现在都已经显得落后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是世界唯一能同时造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和 LNG 船的国家.
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建造过大型邮轮,但是因为缺乏竞争力而退出了这一市场,目前该市场由欧洲公司垄断,当然现在中国开始进来了。
像日本的三菱重工,2011 年接获了来自德国邮轮公司 AIDA Cruises 的 2 艘豪华邮轮建造合同,总价约为 1000 亿日元。
由于这笔订单给三菱重工带来了巨大损失,2016 年 10 月 18 日,三菱重工社长宫永俊一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三菱重工未来将不再涉足 10 万吨以上的豪华邮轮建造业务,转向中小型邮轮和客滚船建造,这也意味着三菱重工已经放弃豪华邮轮建造业务。
当时三菱重工仅剩 AIDA Cruises 的第二艘豪华邮轮尚未交付,这艘船在 2017 年 4 月交付后,日本就没有再造过大型邮轮了。
而统计这两艘船的订单给三菱重工带来了总计达 2740 亿日元(当时是 24.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关于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日元汇率变化所致,而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所长横田宏也对此表示,豪华邮轮建造十分困难。他指出建造邮轮的欧洲船厂不仅仅拥有负责造船的工人,同样还拥有从事内部装饰、制作室内家具的人员;
然而,在日本,这样的部门并不多,三菱重工因而不得不寻求欧洲人的帮助,这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这种商业模式不改变的话,三菱重工就无法再接受豪华邮轮订单。
横田宏说,完全舍弃邮轮建造过程中学到的技术太过可惜,长崎造船所将把豪华邮轮建造技术与下关造船所的传统客滚船建造能力相结合,从而建造更适合市场趋势的游览渡船。
而 LNG 船目前就是韩国和中国在造,我查了下 2022 年的接单量情况,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2022 年全球船企总共获得了 182 艘 LNG 船的订单,其中中国船企共计承接 59 艘 LNG 船,市占率 32%;
而韩国船企获得了 122 艘 LNG 船订单,市占率 67%。除了中韩接获的 181 艘之外,剩余唯一的 LNG 船订单是三菱造船在 3 月承接的 3500 立方米 LNG 加注船,这个船也太小了些。
而航空母舰目前则只有中国,欧洲和美国能造,日韩要想造无疑要经过美国允许,同时也需要获得西方技术支持,毕竟他们都缺乏制造当代水平航母的经验。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目前真正具备同时建造航母,大型邮轮,LNG 船能力的国家只有中国,当然如果把核潜艇这种大国重器也算上的话,我国也是全球唯一。
当然,从掌握系统的集成能力到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这次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国产化率就并不是 100%,其动力系统就是来自德国 MAN 公司的五台柴油发动机,而其包含螺旋桨在内的推进器则是 ABB 公司提供的 Azipod 33MW 电力推进系统,下图就是 Azipod® 电力推进系统产品系列的示意图。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2008 年我国第一条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时,我国的高铁还是和谐号时代,存在着从日本,加拿大,法国引进的不同技术国产化的和谐号型号版本,而里面的零部件自然也有不少用进口产品,各个国家技术版本的和谐号型号之间零部件和制式标准还不统一,而到了 2017 年复兴号推出后,由于是自主研制的产品,才终于实现各种制式和标准归一化了。而各种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在这期间不断提高。
一个大型系统一旦国产化,里面的零部件国产化就会明显加速,这是一个客观的产业规律,这也是为什么下游的整机企业或者说品牌企业如此重要,这次国产大型邮轮的交付,意味着整机技术在逐渐的被中国掌握,而一旦有了国产的平台,则零部件国产化必然会获得正向的推动。
这几年各种工业明珠的攻克,感觉上在不断加速,我一直觉得中国的科技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有三个明显的时间点,
第一是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出口高速增长,大量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了,开始在科技方面有了投入研发的能力和实力。
第二是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一方面是全球各国经济,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在此期间遭受重创,一方面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和国际化的需求,总之中国在这次危机之后实现了大量的海外收购,获得了不少优质的资产,代表性的就是 2010 年 8 月吉利汽车公司 27 亿美元完成对瑞典沃尔沃汽车的收购,2017 年中国化工 430 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先正达。
像 2012 年三一以 3.6 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普茨迈斯特的 100% 股权,此次收购是三一发展历史中里程碑式的举措,时任三一总经理向文波坦言,“三一对普迈的收购,让三一的全球化战略提前了五到十年。”
像 2012 年 12 月,潍柴动力以 7.38 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凯傲集团 25% 的股份和旗下林德液压公司 70% 的股份,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并购纪录,凯傲集团当时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叉车企业。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少军说过:“除了林德液压以外,世界上更优秀的液压资源已经不多了,应该讲是最后一块没有被并购的、或者是没有被整合的企业。”
2017 年 1 月,美的完成 37 亿欧元对全球机器人 “四大家族” 之一的德国库卡 94.55% 的股份的收购,成为库卡公司最大的股东。
还有 2016 年 1 月海尔宣布以 55.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6 亿)收购了美国 GE 家电业务,其他还有中国化工集团 2015 年以 71 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论坛股份等等。
第三个时间点就是 2018 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在半导体等方面的自主研发的投入,今年 Mate 60 pro 的发布应该说就是过去的几年中国各个企业在半导体领域集中大量投入的结果展示。实际上这次科技战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半导体领域,而是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了国产化的重要性。
除了本文提到的造船业之外,我也查了下航空业的进展情况,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主办的首届 CATA 航空大会于 11 月 3 日在北京开幕。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戚学锋在致辞中表示,C919 飞机已经顺利取证并交付,平稳运营超过 1000 小时,C919 是 2022 年 12 月首架交付商业运营的,在 2023 年 7 月交付了第二架,可以预见未来将会不断加速。
ARJ21 飞机从 2015 年首架交付到 2023 年 11 月 3 日累计交付 116 架,载客量超过 960 万人次,成为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主力机型。
此外 C929 飞机已经进入详细设计阶段,过去俄罗斯曾参与该项目,并与中方共同研发过 CR929(后改名为 C929),但最终退出了该项目,C929 是远程宽体客机,计划提供 250-350 座席,基本型航程将达到 12000 公里,它的体积比 C919 还要大得多。
以前觉得很难的,不要说追上美国,赶上俄罗斯也很难的航空发动机,军用的也早就搞出来了。
2021 年 9 月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歼 20 总设计师杨伟表示,(2021 年)9 月 28 日上午航展上进行展示的歼 20 已用上了中国心,这个心,是心脏的” 心 “。同时歼 - 20 副总设计师王海峰在 29 日表示:歼 - 20 装备国产发动机后,飞机的机动性、航程、航时等这些飞机基本的性能和飞行能力,比我们原来的只会好不会差。
而运 20 总设计师唐长红在(2021 年)9 月 29 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运 - 20 现在(2021 年 9 月)已经装有 “中国心”。不仅如此,运 20 的发动机国产发动机有两型,都由中国自主研制。两型都在试飞的过程中,而且进展比较顺利,而且装了 “中国心” 以后,它(运 - 20)的能力更强大。
以上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只会更进一步。
而大型民航客机用的长江 1000 和长江 2000 发动机,也在紧密锣鼓研制中,其中长江 1000 已经离正式取证交付不太远了,毕竟这款已经研发多年了,早在 2017 年 12 月,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配,标志我国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已经建立,这已经六年过去了。
下图是当年(2017 年)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图片,当年看到这张图片的心情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还没有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进展还远不如现在,军用做不好,对民用的也没啥信心,因此那时候普遍是有些怀疑态度的,包括看到这张图片,也会不自禁的想,这玩意儿得验证多少年?能最后研发成功么。
当然了,现在由于有了多款军用航空发动机交付部队用于我军主力战机的成功,因此对于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能搞出来也没啥怀疑了,去年(2022 年)10 月,商发公司组织召开了加速推进长江 - 1000 适航取证工作动员会,计划尽快开展长江 - 1000 的装机试飞和认证。国产大飞机 + 国产民用航发已经为期不远了。
航天方面,空间站这个非常高科技的东西,在 2022 年 11 月 3 日 9 时 32 分,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终于迎来三舱 “T” 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可以认为是初步建造完成了,当然以后还会不断扩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中国空间站建站为应用,只有当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完毕,并且形成‘T’字构型,我们才能说实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现在,可能还值得期待的就是光刻机,载人登月的重型运载火箭,登月宇宙飞船,工业软件这些东西了,但是吧,我觉得这些东西搞出来其实没有什么悬念,确定性实在是太高了。
像设计芯片的 EDA 软件,美国制裁之前大家都说挺难的,当然也的确不简单,不然为何全球就那几家,但 2023 年 2 月华为徐直军的讲话说:“芯片设计 EDA 工具团队联合国内 EDA 企业,共同打造了 14nm 以上工艺所需 EDA 工具,基本实现了 14nm 以上 EDA 工具国产化,2023 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这居然 14nm 的国产 EDA 工具好用不好用先不说,至少就已经搞出来了,相信只要能让人实际用起来,必然会越来越好。
所以啊,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得给自己不断的设置更高的目标才行。
来源:宁南山 微信号:ningnanshan2017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8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