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差评君在小区附近,发现了这么个玩意儿。
可能大伙儿会觉得,不就是个外卖柜吗,有啥可稀奇的?
其实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主要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几个外卖小哥在那放东西,以为是外卖柜也不奇怪。
直到前两天下班后,我亲眼看到有外卖小哥从柜子里取出来一个四四方方的黑盒子。
才知道,它里边儿装的不是外卖,而是电动车的电瓶。。。
凑近了瞧,这个柜子确实是跟外卖柜长得差不多,只不过人家的名字叫换电柜。
其实,与其说这是换电柜,把它叫做 “ 外卖小哥的共享充电宝” 更合适。
因为扫个码、付钱,就能往空柜子里放没电的电池,再拿走充好了电的电池,整个操作像极了共享充电宝。
就在差评君研究的这么一小会,来来往往换电的小哥还真不少,我也自告奋勇地亲手帮一个小哥换了次电。
作为一个资深小电驴车主,我一眼就认出,这种换电版本的电瓶车是特制的,因为它能很轻易地打开电池仓,线一拔就能把整个电瓶拿下来了。
从拿出车里的电瓶→扫码开柜→把电瓶放回去充电→再装一个充了电的电瓶回去,整个过程也就一分钟不到。
看我们没见识的样子,好心的小哥阿辉说,换电柜已经是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份了。
因为一个普通的外卖员,每天光骑车动辄就是 100 多公里,而现在合规小电驴的电池根本不够用。
如果每天没电再去充电,送的单子不够多,收入又会大大减少。
倒是有些老外卖员有两辆车,一辆充一辆骑勉强够用。
但更多的外卖小哥们没这条件,所以他们基本上都选了换电模式。
租一辆车架子、再找一个平台买好套餐,等要用的时候,找到相应平台的换电柜换电就行了。
阿辉说,这样平时不用找地方充电,省了很多时间, “可以多跑不少单子” 。
现在平台们的换电有几种模式,大家可以选择包月,包次数或者包电量,不过阿辉告诉我们,大家都选 300 块左右的包月,主打一个 “省事” 。
电池质量都还算有保证,在他几个月的骑手生涯里,还没遇到过电池坏了不能用的情况。
最多就是在用电高峰期没有满电的电池,所以大部分时候,一天需要换 2-3 次,不过现在杭州遍地都是换电柜,所以也就不算事了。
在阿辉说杭州满地都是换电柜的时候,我还有那么一丝怀疑。
结果我们随便下了个换电 App ,看到光这一家在杭州换电柜的数量,差点没给我干出密集恐惧症来了。。
后面几天我稍微留心了下,果然发现在小区门口、小电驴车行,换电柜几乎成了 “基建” 级别的标配产品了。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换电柜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快得似乎超出我的预计了。
就这么说吧,前不久,余杭有家专门做电瓶车换电的公司,从业才 3 年已经准备上市了。
这个名叫宇谷科技的公司, 2019 年才开始入局小电驴换电市场,做了一款这锂换电,结果第二年就有了 3 万多用户数。
到了去年底,这锂换电充电柜站点已经遍布全国北上广深杭等 58 个城市,拥有换电柜 2 万多台,用户更是直接涨到快 30 万了。
但也不怪差评君平时没留心,人家在招股书里都说得明明白白,他们的换电柜眼下就是给外卖骑手、闪送小哥们用的。
大家可别小看这些骑士们,因为在这个生意的背后,利润相当夸张。
宇谷科技这 3 年来收入实现了 3 级跳,从 2020 年的 8700 多万到 2021 年的 2.2 亿,再到去年的 5.5 亿。
净利润更是从 3 年前的 1500 万跳涨到足足 8000 多万。
最关键的是,宇谷科技旗下的这锂换电,还不是市场最强。
目前的换电柜市场,真正的龙头大哥当属铁塔换电。
截至 2022 年底,铁塔换电换电柜有 5.7 万台,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90 万人,整个换电业务收入更是宇谷的 3 倍有余。
于是我们仔细一研究才发现,换电生意这股风吹得已经很久了。
早在 2016 年,市场上就开始陆续出现换电业务,例如小哈换电、 e 换电、易骑换电等等。
但当时在大家的眼里:电瓶车换电?傻子才用。
大家还是更倾向于在小区里的充电桩充电。
当然,从家里拉个插线板、把车子骑回家、甚至把电瓶拿到家里充电,也不在少数。
尽管这样充一般要 8 个小时左右才能充满电,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晚上充个电慢点没什么问题。
虽然出现了很多因为私自拉线、电瓶车在家里充电而发生的火灾,但大家看来怎么都比换电更靠谱。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 2017 年前后,当互联网的浪潮吹向大家伙的衣食住行。
外卖、快递行业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从大江南北涌现,也几乎是飞速地组建出了 1300 万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的庞大阵营。
这些外卖小哥们每天骑着小电驴争分夺秒,对续航要求很高。
为了不让充电耽误自己送单时间,不少人都会往电瓶车里装大电池,要么买两个电瓶车换着用。
但几乎也是在这同一时期,两轮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开始实施。
新国标规定了两轮电动车时速不超过 25 公里,整车重量不超过 55 公斤,电池电压不得超过 48v 等等要求,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整个行业。
在新国标的新规下,外卖小哥们的小电驴电池容量也不得不降了下来,以前大电池一天跑个百八公里不在话下,现在却行不通了。
于是,换电就成了刚需。
在嗅到了商机之后,大量换电公司像是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 2020 年,全国和电动自行车换电设备相关的新增企业就超过了 1400 家。
类似铁塔换电、这锂换电、 e 换电、智租换电等一批大型厂商都是在那时候涌现出来,各地又还有数不胜数的区域型的小厂商。
到了 2021 年,应急管理部发布《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明令禁止两轮电动车上楼充电,进一步减少了充电和换电之间的费用差异,换电的劣势被进一步消除。
但就在市场一片蓬勃发展的时候,厂商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
一个 3 年前入行的李大哥在得知我们想了解这个行业时,误以为我们是想在这个时候入行发展,就显得很暴躁: “ 这个行业已经完蛋了,别想着从这里挣钱了 ” 。
从他口中,我们得知几年来,像铁塔换电、这锂换电等巨头,凭借着资金、人力等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几乎瓜分完整个市场了。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换电模式属于重资产投入。
电动两轮车换电行业的换电,采用标准化锂电池模块 + 换电柜 + 手机 APP + 远程数据平台模式,这里面几乎每个环节投入成本都不低。
例如这锂换电在 2020 年的时候,只有 3 万多用户数,但当时他们一年光在电池、充电柜这些硬件,就已经花了 7000 多万了。
更不要说占了企业成本大头的电费和日常经营费用。
李大哥说,有一些好地段,物业还会按照商用标准向品牌方收取电费和场地租金。
那些车行老板也告诉差评,虽然放在他们店门口的换电柜是不给钱的,但换电柜的电费、整个换电柜的保障服务等等全都是厂家一手承包。
而光光去年一年,宇谷科技光电费就花了 1 个多亿。
除了投入成本太高,市场的巨头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大型厂商凭借终端铺设越来越多,用户的聚集程度也就随之提升了。
那些刚开始还能活得挺滋润的区域型小换电厂商,现在能混个温饱都是极限了。
所以在李大哥眼里,等待自己的肯定是退场。
李大哥也告诉差评,不光是他,在很多人从业者眼里,这场许多外人还没关注到的两轮电动车换电大战,早已结束。
但站在另一个角度上,二轮电动车换电市场还远未到饱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 中国电动两轮车换电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预计到 2026 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 亿元。
这是因为,眼下除了外卖骑手等群体,其他普通老百姓还没有加入换电大军。
而截至去年,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足足有 3.5 亿辆,这也将是换电企业大战下半场的必争之地。
目前看起来,大伙们也都在加紧推广小电驴换电。
一方面,通过统一的换电,最起码更安全了,能避免不少充电火灾事故。
并且作为储能项目,换电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辅助调节电网。
而对于企业来说,国内几个亿保有量的个人小电驴用户,无疑是一片广袤的蓝海。
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不仅能够提高换电站点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也是各企业或保持现有优势、或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铁塔换电在今年 7 月就曾对媒体透露,将会率先在 10 个城市推行居民换电业务。
但如今,换电柜生态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当其冲就是用电贵,无论是 300 元不限次数还是按额度买电,都远比正常充电使用来得贵。
日常生活中,大家用小电驴,最需要的就是物美价廉。
如果价格不够美丽,换电比充电多的便利性,对大家来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换电柜和换电柜之间、换电柜和电瓶车之间的标准还不咋统一。
在海外, KTM 、本田、比亚乔和雅马哈为首厂商们,早在 2021 年就成立了换电标准统一联盟,国内的宁德时代、小哈换电也曾组过换电生态联盟。
但后续大家都缺乏进一步的动作。
到了今年 7 月 1 号,《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 1 部分:技术规范 》也正式实施,才真正开始从政策、标准上规范整个换电行业。
就目前而言,许多电池、车型之间仍然不互通,只火在外卖小哥圈子里换电柜,依旧在等待出圈。
不过对比起来,小电驴换电这条路,最起码比现在的电动汽车走得早、走得稳多了。
来源:差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8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