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冷百科孙小社: 诸葛亮和孙悟空说过非常像的话: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行者道:“小的们… 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 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
都是因为背负了巨大的责任,一个是光复汉室,一个是西天取经,诸葛亮和孙悟空都要割舍他们各自所处的世界里的舒适圈,一个是隆中草庐,一个是花果水帘。
都是对亲人承诺功成回归,都是叮嘱亲人善待良田,一个是对弟弟诸葛均,一个是对猴子猴孙,然后都未能兑现诺言,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孙悟空封斗战胜佛,再未回归。
李天飞老师在大话西游记时,说花果山对于猴哥来说,承载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当他被逐出取经队伍,回到山里,发现草木凋零,猎人逞凶后,无比愤怒,甚至大开杀戒 —— 做法把猎人全杀了,“把那千余人马,一个个石打乌头碎”。自皈依佛门后,猴子从来没有这样杀性暴走(打杀六贼是佛教隐喻故事不算),只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最珍视的童年乐园被人玷污破坏。
然后猴哥还跟龙王借法宝,带领猴子们重建花果山,尽量按照记忆里最美好的印象去还原精神家园。
诸葛亮的童年只有颠沛流离,一路逃难到隆中生活才安定下来,可以说草庐也是诸葛亮比照着自己童年没享受太久但被想象堆砌的精神家园打造出来的。
今天有很多人,喜欢追老番动画、看老影视剧、买儿时的玩具(无论遗失的还是以前错过的)、玩老游戏,乃至于翻到 “中式梦核” 类似主题的内容,看得爱不释手机。这样做的人,就像孙悟空重建花果山,诸葛亮打造草庐一样,努力寻找童年的美好,弥补遗憾。
但那些被买回来的变形金刚和老漫画书,也终究会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工作压力越重、精力越不济,而褪掉刚入手时的激动心情。
就像老同学聚会,最终会在某一次大家实在无新的回忆碎片可以再聊后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猴哥重建了花果山,许诺会再回来,却再也没有回来。而诸葛丞相,哪怕灭魏平吴,估计也再没有机会回归隆中,在草庐高眠不起。《三国演义》电视剧在五丈原那集,设计了诸葛亮的一场大梦,梦见刘禅还于旧都、汉室再兴、曹孙伏于殿下,却没有草庐水车和牧童。
所以《三国演义》写七擒孟获时,安排诸葛亮去拜访隐士孟节,特意描写了孟节居住环境的细节:“入山谷小径,约行二十余里,但见长松大柏,茂竹奇花,环绕一庄;篱落之中,有数间茅屋,闻得馨香喷鼻”。旁人看是隐士的雅量高致,诸葛亮看 —— 这不是我曾经的隆中吗?
写孟节这一笔,可以说是作者有心让诸葛亮在食少事繁的百忙之中得到片刻安宁。明明解了哑泉之危就可以走了,还特意强调孟节向诸葛亮进了一杯柏子茶,一盘松花菜,诸葛亮如此繁忙,那茶可能只抿了一口,那菜可能一箸未动,但读者对比之后六出祁山,总能在这一刻替丞相稍微感到一丝安慰吧。
就像猴子重回花果山,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直到八戒来寻,总算获得了几天逍遥自在的日子。
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浪卷千年雪,风生六月秋。野禽凭出没,沙鸟任沉浮,眼前无钓客,耳畔只闻鸥。海底游鱼乐,天边过雁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49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