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问题,郭有才走红后的网红争议。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因为在一个月前,这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素人主播。
郭有才原本是一家烧烤摊的老板,唱歌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烧烤摊昼伏夜出的作息特点,让他在白天有很多空闲时间。于是就这样,白天唱歌直播,晚上摆摊经营烧烤。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就是一个唱歌还不错的烧烤摊老板。
但突然有一天,他唱了一首叫《诺言》的歌。
郭有才卖唱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审美,也可能是故意为之,穿着的是一套有点过时的西装。
菏泽南站是郭有才的直播地点,建于 1978 年,是菏泽第一座火车站,但早已废弃,已停发客运 15 年。他跑来这里是因为姥姥家在这里,小时候都在这里玩,火车站广场空间大又没人管。
《诺言》是一首 1995 年的歌曲,作曲就是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的刘天健。
以上几个因素单独拉出来好像都没什么奇特的,但凑到一起却产生了爆炸性的化学反应。
从技巧而言,郭有才唱的肯定没明星们好,但感染力角度,郭有才的外形,菏泽废弃的老火车站,九十年代的复古歌曲,叠到一起直接爆表,很多人吐槽,没有技巧,全是感情。这首诺言直接火爆全网。
4 月底,郭有才的粉丝量仅有 10 万,而到现在 5 月 22 日,郭有才的粉丝量已经突破千万。
一场直播获赞亿次,直播间在线人数超过百万。
如此大的流量,自然带动了非常大的曝光和游客。
菏泽文旅的反应非常迅速,首先是把郭有才聘请为当地文化旅游推荐官,其次是火速翻修路面,加装公厕,增加基站和信号车,派遣志愿者给外地游客指路充电,还给每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送上了一朵牡丹花,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
很多本地的商户和手艺人也纷纷跑来菏泽南站展示自己的商品和绝活,一方面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另一方面希望拉动土特产销售,争取把流量变成经济。
但好的一面背后,也有争议的一面。
从当地报道来看,商家们的生意固然变好了,但大量游客也导致南站周边交通拥挤,居民出行不便。
此外,很多跟风网红纷纷跑去菏泽南站,一时间也让许多人顿感群魔乱舞。于是这两天也有报道表示,各路网红群魔乱舞带坏小孩子。
首先,市场经济来说,我们应当尊重市场经济结果。直播是大众自由市场选择,大众喜欢主播才能挣钱,不违规不违法,靠内容赚钱,有什么不妥吗?
有人可能说了,不妥,low ,但问题来了,大众就是有喜欢高雅的有喜欢下里巴人的。
一个市场应当多元化包容各种合理内容,都说文娱领域要创新要贴近大众,动不动拿出看得见的大手干预,动不动觉得这个 low 了那个土了,又如何推动创新呢?
另外,从地方宣传角度,这个问题就更现实了。菏泽不是一个一线城市,出圈其实是挺不容易的。
菏泽本身是牡丹之都,菏泽牡丹占世界牡丹种苗交易量的 70%以上,占全国牡丹种苗出口量的 8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出口基地。同时,菏泽又是历史名城,刘邦在这里登基,黄巢在这里起义。甚至之前很多人听过的曹县汉服,也是在菏泽。
但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哪怕坐拥如此多文旅资源,地方也未必有足够的力量将信息推到大众面前,大众日常也往往不会特意去搜索这些信息,“加强文旅建设,促进旅游经济” 不能停留在口号。
报纸、杂志、网红,谁能帮菏泽的牌子打出去,谁就是好的宣传渠道。
而郭有才这样的网红,往往就会起到流量尖刀的作用。
诚然,他作为素人,可能并不能直接给你上历史课,阐述菏泽的历史故事。但这个看起来土土的网红,能实实在在为家乡拉到流量,带动消费旅游。
当地的文旅信息、历史博主、牡丹商家们,就能靠着这个流量把菏泽的信息宣传出去。游客来到菏泽,看见地方文旅的快速反应,热情迎接,也能直观感受到当地的善意。
之前的淄博就是这个情况,淄博的出圈来源有多个因素,有说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有说是打假发现都是真货的,但不论如何,先火起来带动第一批关注了,随后淄博当地火速跟进,大家看到了淄博的诚意,最终引发淄博的逆天流量。
理塘某种意义也是这个情况,之前办了各种康巴汉子大会都不火,结果丁真异军突起,当地立马跟进,最后成功带动当地文旅宣传。
在商业市场里,这个叫做种子用户,冷启动,很多项目最难的往往就是这个冷启动。对于许多人来说,1 做到 100 简单,但如何从零变成一,大家往往摸不着门道。
所以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这种一个人带动一座城的模式,估计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常态。
因为目前来看,这毫无疑问是成本最低,试错最快,最能引发大家积极性的。
花大力气弄一个高端正式的大会,费时费力不说,大众还不一定买单。
但网红们在自由市场下各自凭本事宣传,然后谁火了立刻跟进,无论是成本还是精力都高效太多了。
网红看起来土味十足,但带动了当地宣传,拉动了文旅经济,饭店和宾馆老板们赚到了实实在在的钱,当地土特产卖出了实实在在的货。
原本一座城市宣传需要找许多媒体报道才能拉动,但现在一个网红爆火也能拉动。
那么,可能又有人要说了,这样经济效益确实有了,但你还要考虑网红爆火带来的价值观问题啊?是否会荼毒未成年人?
个人觉得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从时代发展来看,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 “看不惯”,比如斗蛐蛐、卡牌、课外读物、电视剧、游戏、手办到如今的直播等,并不需要所有的年轻人都成为科学家,上一代人的操心过犹不及,正直的价值观并不能在 “纯善” 的温室中塑造成型。
没有人不想当科学家,但科学家是有极高门槛的,要么天赋聪明绝顶,要么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获得极好教育,最后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等因素。让大家当科学家这事,不能光靠嘴上呼吁,而应该要看产业升级进程和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
所以要多谈实际,对于目前三线城市来说,网红一个人带动一座城的方式,可能就是目前最经济最可行性最实在的办法了。
来源:前主编 微信号:gh_6b30aad726cb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0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