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这几天高考,都在说高考影响未来工作事业这些。
实际上,进啥大学,也影响未来你会和什么人恋爱结婚。
还涉及到社会分配不均。
其实就是:随着时间发展,婚姻中的学历壁垒越来越高。
原先大家找对象都很随意,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出现了 “学霸找学霸” 的趋势。
每年都在增加。
这个风气是西方开始的。
美国在上世纪初,基本都是啥学历找啥学历,废话因为当时大家学历都不高。
到 50 年代,学历开始分化,但大家也不太在乎。
上过大学的找没上过大学的,非常正常,那个时候对学历的看重是最低的。
一过 50 年代,数据飙升。
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婚配比例,从此前的 25%,上升到 48%。
拉美也一样,智利、阿根廷、巴西,都一样。
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别说结婚了,现在慢慢发展为连同居都看文凭。
都说 “知识不能靠性传播”,问题是知识不匹配都睡不到一起去。
刚开始同居的时候还不明显,但有数据:学历差距大很容易分手。
等到结婚,匹配度就更高了。
同样:差距大更容易离婚。
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论文了,还有个术语:教育同质婚配。
英文是:educational homogamy。
中国也有不少这方面研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论文。
研究结论,大差不差吧。
反正就是,中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同样教育同质婚配比例飙升。
2000 年到 2010 年,只有 10 年,你有啥感觉?
我没啥感觉,感觉就是世纪初普普通通的十年。
但高等教育背景的夫妻比例,从 40% 提高到 50%,现在更高。
相似学历的匹配远远高过了跨学历结婚。
这里说的 “相似学历匹配”,不光包括高等学历夫妻的匹配,也包括中学学历的女性,大部分也找了中学学历的男性。
你说这有啥不好,嗯,从普通人角度你啥也不能说。
大家觉得这不就是老话的 “鱼找鱼虾找虾” 吗?
但从社会角度,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高度担心:这会造成社会分配进一步不公平。
美国学者就认为,如果美国人还按照上世纪 60 年代的跨学历模式找对象,社会财富会更均衡一点。
都说本科生工作难找,人下人。
但各位大学生们,综合看来,各位已经是挺厉害的一批人了。
还有很多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生活更难。
美国的研究,抗疫期间,如果你有个大学学历。
那么你更容易找到那种远程上班的工作,你更不容易暴露在病毒威胁。
你更不容易被裁员,收入也更稳定。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到现在,美国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群体,从购买力来看,工资没涨。
如果社会婚配都出现了学历壁垒,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更难出头。
这种对下一代的影响也有论文。
在我国,如果出生在父母学历匹配的家庭,孩子未来收入平均高 16-23%。
而且经济越发达,效应越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就比内陆更明显。
城市地区的差距,比乡村明显。
非国企比国企明显(说明非国企比较市场化)。
家长这代人,学霸找学霸属于自由婚恋。
但孩子是无法选择生在什么家庭的。
你不小心生在家长学历不匹配的家庭,你就比别人少赚 20%,这也挺惨。
原则上应该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平等的教育机会。
张桂梅校长就在做这个工作。所以她非常伟大。
这里的更平等,指的是 “更多”。
但现在是不可能有这种普遍举措的,而且你号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大把家长不干。
我这几天看庞颖老师的新书《思辨力 35 讲》,里面聊到 “为什么说女权不说平权”,为什么说黑命贵不说生命贵。
就是:为了平等,当某个群体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反而应该给该群体一些扶持。
美国大学在同等成绩前提下,可能会更愿意给黑人学生机会。
这是因为,历史上黑人就是经济事业备受歧视,他们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那黑人小孩要克服更大的困难,还和白人孩子考了同样的分数,那岂不是更应该给黑人小孩机会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在我国不可能有这种事。
大家都承认张校长女中里的孩子,要达到同样的成绩,要比其他人付出多少倍的努力。
他们不像城里的家长,更有经济实力陪着孩子卷,甚至女中的孩子有些父母压根是不支持女孩子读书的。
假设她和我考一样的分数,必然她们比我更有能力,应该录取她们。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同意 “同等分数应该录取她们”。
但你真说给女中学生加 10 分,全国家长都要骂人。
所以没啥办法。
这种不平等只会长期存在,愈演愈烈。
现在这种教育同质化还越来越细分,别说本科生不找非本科生了,985、211 之间都要隔离了。
谁都怕自己的筹码没用满,都怕扶贫。
至于出生在普通学历家庭的孩子,天生比别人要付出更多努力,怎么办?
那各位网友可会说了:
“所以你们就别要小孩呀,我是小孩,我可不愿意生在这种家庭。”
“你们这种应该被淘汰。”
“真是什么人都来当父母了。”
都在这 “自我以下优胜劣汰”。
作为普通人,没啥办法,只能多刷几道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0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