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冬的笔记:个人觉得,同样是 “国际化”、“出海”,以下两种还是略有不同的:
1、原本国内需求是 100 元,后面因为开拓海外市场,总需求变为 100 元 + 20 元 / 50 元 / 100 元,或者是 110 元 + 20 元 / 50 元 / 100 元。也就是内部需求不减、或者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出海多出来的都是净增量。
2、原本国内需求是 100 元,后来总需求变为 90 元 + 20 元、80 元 + 50 元、60 元 + 100 元… 也就是内部需求稳步下降,靠出海来保持总量持平或者增长,不出海就会负增长。
后者的话,整个价值链条会越来越多被” 外需 “所” 绑架 “,从设计到研发到制造到营销,整个公司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投入在境外。
从老板到员工,也会越来越多的长期生活在境外、把收入和资产放在境外。
发展到后面,境外大市场对你烂虐,逼你转移产能、抢你的股份,你也不得不从…
这种 “被需求绑架”,到最后来还会发展成政治正确,因为从公司到老板到 ZF 主管部门到决策层,整个链条的 KPI,每年对内对外的年度报告,绩效考核,全都 “被绑架”。
别人烂虐你、给你提条件、逼迫你做让步,还得发文件支持。
而如果内需强大,整个故事就反过来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0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