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涨姿势首页
  2. 世界观

抛弃600亿美元,比特币 “创世神” 消失在赛博宇宙

互联网没有秘密, 但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Natoshi Nakamoto)是个例外。

即使几乎全世界的专家、黑客、吃瓜群众和居心叵测的人都在寻找各种蛛丝马迹 “人肉” 他,这位手握全世界 5%、价值 600 亿美元的比特币的隐形巨富始终没有掉过 “马甲”。事实上,他已经销声匿迹了整整 13 年。

10 月 8 日,HBO 拍摄的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Money Electric: The Bitcoin Mystery)上映,用类似于《无间道》的方式,暗示找出了中本聪的真实身份 —— 比特币早期开发者之一彼得・托德(Peter Todd)。

但这个说法迅速被托德坚决否认。他表示,这种不负责任的推测可能使自己陷入危险。

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位消失的神秘超级富豪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他的职业、年龄、性别,通通被笼罩在一团迷雾中。人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试图找到他,虽然这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但寻找中本聪本身,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一场奇妙的群体刻奇。

一、消失的创世神

2010 年 12 月,中本聪像往常一样在论坛发帖,讨论了一个关于 DoS 的技术问题。这并不稀奇,那两年,他发了数百个帖子,与多个开发者合作改进比特币代码。

但稀奇的是,发完这个帖子后,中本聪突然消失了。

他在 5 个月后给一位开发者发了一封邮件,说自己 “已经转向其他事情”,便再也没有出现过。

此后 13 年,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中本聪。

中本聪是加密货币的创始人,被称为 “比特币之父”。2009 年 1 月 3 日,他发布了自己花一年多时间写完的比特币代码。

中本聪计划,在 20 年时间里发行 2100 万个比特币,由软件代码自动控制,每 10 分钟会通过类似抽彩票的机制进行铸币,矿工(尝试获取比特币的人)通过穷举法进行猜测,猜中者可以获得比特币。

与主权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实体货币或国家背书,有的只是数万行代码和一份不到 10 页的《比特币白皮书》。

中本聪还活跃在互联网上的那两年,比特币还很小众,并未获得广泛关注。但在他消失后的 2013 年,比特币价格暴涨,并带动了为期数年的区块链热潮。

虽然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认为它 “一文不值”,但比特币的价格起起伏伏,到 2024 年已经涨到了 6 万美元一枚,毫无疑问地成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资产之一。

而中本聪手中掌握着 110 万个比特币,约占比特币总数的 5%,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价值超过 600 亿美元。这笔巨额财富从 2011 年起一直孤独地漂在互联网上,从未被操作过。

中本聪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将这样一笔巨资置之不理?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谜团之一。

中本聪自称是一名 36 岁的日本人,出于对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主权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不满,他想创造一种不受现实货币政策和银行家控制的货币,也就是后来的比特币。

曾准确预测了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是加密货币的知名反对者,他认为一旦网络崩塌,所有资产都会清零。但他对中本聪个人却不吝溢美之词:“中本聪也许是个理想主义者,真的会关心如何解救受到过分霸凌的人们。”

但这位理想主义者,在长达两年的数百个帖子中都从未透露个人细节,没有给搜寻者们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他使用的是一个无法追踪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网站,在比特币之前也从没有任何使用 “中本聪” 这个名字的编码器记录。

从 1997 年到 2008 年,Hashcash(一种实现加密货币的技术)的发明者、密码学家亚当・贝克(Adam Back)和中本聪有过一些邮件往来,也是第一个和中本聪有来往的人。但他表示,自己甚至不确定 “中本聪” 是否真是日本人,抑或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笔名。“就像是一个圣经故事,没人知道确切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是太久以前的事了。”

通过近乎完美的匿名手段,中本聪想全身而退。

“他想到了一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导演卡伦・霍贝克(Cullen Hoback)说。

二、寻找中本聪

中本聪做足了隐私保护,但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对此毫无办法。就像现代法证学的罗卡定律 ——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Every contact leaves a trace)。

有计算机专家像语言学家一样研究中本聪留下的代码。中本聪选择的编程语言是 C++,他们从中本聪的代码水平入手,怀疑 C++ 并不是中本聪首先掌握的编程语言,或者说他不是程序员出身。

还有人试图从中本聪使用的自然语言 —— 英语中获取线索。他在帖子中展示了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水平,而且全部使用英式英语,内容也涵盖了从奥地利经济学派到商业市场史。

最受关注的是中本聪在挖矿前 50 个比特币(也被称为创世区块)时在代码中插入的一句话:2009 年 1 月 3 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许多人据此判断,中本聪其实是欧洲人,因为《泰晤士报》发行地区仅覆盖几个欧洲国家。

还有人通过统计中本聪的发帖时间和频率,认为中本聪是有寒暑假,且密码学、经济学和计算机都有深厚积累的博士生。

言之凿凿的推论似乎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 ——《纽约客》的记者约书亚・戴维斯(Joshua Davis)也是这么想的。他相继指认当时 23 岁的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密码学研究生迈克尔・克利尔(Michael Clear)和芬兰虚拟货币研究员威利・莱顿维塔(Vili Lehdonvirta)就是中本聪,但只收获了对方尴尬的笑和沉默。他的猜测,也没有获得广泛认可。

在《纽约客》之后,寻找中本聪的接力棒交到了更多媒体和币圈人士手中。他们循着为数不多的蛛丝马迹,前赴后继地猜测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就像是在走一条朝圣之路。

2015 年,《纽约时报》指认密码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是中本聪,因为其 “比特黄金” 的设想与比特币高度吻合,而且二者文风相似,都引用过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的名言。

2016 年,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自曝是中本聪,还获得了《经济学人》和 BBC 等媒体的认可。但英国法庭最终裁决他并非中本聪,并判了他虚假声明和伪造罪。

美国作家伊万・哈奇(Evan Hatch)则认为,所有关于中本聪身份的讨论都是误导性的,甚至是 “彻头彻尾的愚蠢和不道德”。他在 2021 年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已故密码学家莱恩・萨萨曼(Len Sassaman)就是中本聪,他曾因开发 PGP 和 Mixmaster 等隐私工具闻名,还与中本聪同在一个名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的团体中。

似是而非的猜测越来越多,大多数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在《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播出前,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预测平台 Polymarket 发起了一个投票:“HBO 纪录片将认定谁是中本聪?” 纪录片播出前一天,排名第一的是尼克・萨博,反映押注趋势的指数一度超过 32%,马斯克也在名单中。截至 10 月 8 日,投注金额超过 4400 万美元。

现在答案揭晓了。纪录片导演卡伦・霍贝克注意到,2010 年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的一条帖子下有托德的回复,他认为这是中本聪忘记切换账号,误用真实身份号回复的。另一个理由是,托德近两年在接受纪录片采访时,还对十几年前的这个细节记得十分清楚。

但这个猜测,被托德本人坚决否认了。

后真相时代的刻奇倾向越来越明显 —— 谁是中本聪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谁是中本聪。

三、“我们都是中本聪”

作为国家主权货币和金融秩序的挑战者,中本聪的消失或许是个聪明的选择。

比特币的一个特点是,相比主权货币,更倾向保护隐私。虽然中本聪知道比特币并不能做到完全不可追溯和不可监控,但相比主权货币,它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经济自由主义者的乌托邦。

然而,尝试挑战现有主权货币秩序的人,往往会招来官司。

1998 年,一位美国公民私自制造银币和金币,并将自己的货币称为自由元(Libert Dollar)。2011 年,他被判处 25 年监禁和 50 万美元罚款。

互联网发行的货币也不是法外之地。e- Gold 是美国一家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黄金货币,最多时有超 500 万个账户。2007 年,美国政府指控 e-Gold 涉及洗钱和其他罪行,因为用户在使用时不必提供完全的身份证明。在创始人被拘捕后不久,e-Gold 项目关停。

以比特币创始人的身份站出来,对中本聪来说好处不大,反而风险很高。

更何况,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 600 亿美元本身就可能成为巨大的安全隐患。导演霍贝克认为,中本聪明白,一旦比特币成功,比如被中央银行接受,而自己又掌控了很大的一块份额(约 5%),就一定会被盯上。

所有曾被怀疑是中本聪的人,都对这个猜测避之不及,无一例外。仿佛中本聪的身份是某种不祥之物。

“如果我是中本聪,我会毁掉能证明自己是中本聪的能力,这样就再也不会被诱惑去站出来。” 托德如是说。在社交媒体上,不认可纪录片判断和希望保护中本聪的言论比比皆是,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这样写道:“We are all Satoshi(我们都是中本聪)。”

从技术上来说,中本聪身份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得出结论。

所有主流猜测都没有被证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 2011 年后,没有一条消息是由人们普遍认为属于中本聪的私人 PGP 密钥(一种加密方案)签名的。而这是争议最少的一种自证方式。比特币智库 Coin Center 的执行董事杰瑞・布里托(Jerry Brito) 进一步认为:“即使有人成功使用中本聪的 PGP 密钥签名,那也不能完全证明他就是中本聪。”

中本聪的身份难以确定的另一个原因,是中本聪可能已经去世,不再能站出来或操作买卖比特币。在关于中本聪身份的猜测中,不少人选已经去世,比如萨萨曼在 2011 年自杀,密码学家哈尔・芬尼(Hal Finney)2014 年病故。如果中本聪在这些人之中,不仅无人认领身份,超过 600 亿美元的财富也将继续漂在互联网上。

当真正的中本聪都无法自证时,所有人都有可能是中本聪。

如今,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 6 万美元,但它始终没有成为电子现金,也没有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当作支付媒介,中本聪的初心仍未实现。

如果他还活着,面对一次次猜测,或许会与被读者找上门的作家钱钟书共情:书好看就行了,何必一定要见到下蛋的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作者:刘意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12510.html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QR cod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