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人 29 年生活经验,人只要活着,什么都过得去,别说轻舟,游轮都能过万重山。哪怕眼前千难万难,先苟着吧,总有一天能找到生活的出路。(@霹雳靓妹)
一位旅日哲人说“柰子不变现就只是配重”(@寝取的史官)
据说现在大 A 有五大资本,分别是踏空资本、大胆资本、山顶资本、耐心资本和屌毛资本(@爱记仇的小熊猫)
电商,已经进入演戏阶段,以前我们做货架电商,要想做好一个产品、我们需要预热,每年夏天刚过,北方逐渐变冷。从 9 月份我们就开始慢慢预热冬款,选款、测试、一点点小心翼翼维护。积累销量和评价。到了冬季销量就起来了。现在做电商,逻辑完全不是这样的,一个新产品,找达人、网红一推,没有任何销量评价的空白链接,一夜之间就起来了。那些达人、网红不一定懂产品。但一定懂表演。老卖家都懵了。今年许多淘系商家抱怨生意难做,流量少,其实是因为流量逻辑改变了。哪怕淘宝的流量,也是许多来自于小红书种草。以前我们干货区,讨论的最多的是如何 “做搜索”,现在几乎没人讨论了。现在人才最大的缺口,是表演。演员供不应求。(@风中的厂长)
短视频真是把年轻人的阈值提升到一个不合实际的境地了,跟儿子出去逛着玩,看到个卖鞋的鞋店,一个刚上大学样子的学生买鞋,1800 一双,眉头都不皱一下的买了单。出门后,我儿子惊奇地问:“ta 都不打价吗?”,我说人家跟咱不一样。也确实,整天看 “我赔了 1000 个达不溜,东山再起 2 年又赚了 4000 个达不溜” 视频的人怎能有钱的概念呢(@张洲)
生产和消费环节分离造成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但小孩,大人也一样,身居高位的官员也一样。去那种财政自给率低,转移支付度高的地方投资经商就会发现,这些地方的官儿口气通常都很大,感觉他有个宝箱,只要把钱倒过来,就有不知道从哪来的钱哗啦啦的不停往外流。(@幻想狂劉先生)
你们这代人呐,就是活的太明白了,所以什么都得不到。我们当年什么都糊里糊涂,该结婚结婚,该工作工作,现在什么都有了。- 网易云音乐评论
我发现很多地方都在引用索尔・贝娄的这句话:“和你能发现的最高尚的人交往,读最好的书,和最强有力的人生活在一起,但要学会快乐的独处。” 这是真正的断章取义,因为索尔・贝娄在后面还有一句呢,“这是那种傻逼中学生才会信的一套鬼话。” (@方出神)
你要在乎的无非三件事:钱,健康,内心的平静。不要相信压力会转换成动力,压力只会转换成病例。内心一旦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你这一辈子最好的贵人,就是大气向上的自己。 (@蜜斯蔻要加油)
西湖醋鱼这道名菜,能存活至今,主要是靠别人的不信邪(@土师傅来了)
保健医生说,少吃饿不死人,多吃一定撑死人。
中年人一天早午一顿饭即可,晚饭主食能不吃就不吃了,随便吃点菜就行,最好的健康状态就是保持饥饿感。 (@威士忌斯基)
看最近的几场争论,我觉得中国舆论场里最需要的是能和稀泥、会和稀泥的人,得弥合分裂,而不是烈火烹油。
然而做这种人有啥好处呢,被两边骂。 (@花落成蚀)
听了个师兄们的八卦 ——不知哪年哪月,一个历史系有为青年、一个考古系青年才俊,俩人都谈了本院系的女朋友,每天一到下午就手提水壶,站在楼门口等女朋友。
新闻系同学发表社论:那俩镇墓兽又来了。(@纳兰朗月月月月)
@押沙龙: 看到现在年轻人对 “编制” 的迷恋,总是让我联想到父辈们对 “铁饭碗” 的迷恋。在九十年代,相信 “铁饭碗” 的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次我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只是觉得这一切真的太熟悉了。
@祝佳音:我们东北人就有自省,对铁饭碗的迷恋是没错的,错在对铁饭碗的定义不严谨。以前以为在工厂当工人也算铁饭碗,后来发现只有当公务员才是真铁饭碗。正本清源后大家就都让孩子去当公务员了。
有些人看起来顺风顺水,那是你不知道他们背后经历了什么。
等你了解了你会发现,他们也没经历啥,就是运气好。(@青松古藤)
我对领导的一周态度:
周一:有事说没事滚
周二:审批过了再滚
周三:可以早点滚吗
周四:不滚就老实点
周五:你不滚那我滚
周末:有多远滚多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ngzs.com/513507.html